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拉图认为,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已,努力劳动。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国家观念。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原因。

材料二: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15、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17、18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嬗变》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发生了哪些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些演变的原因及意义。

材料三:以下为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第二十三章的部分标题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晚清时期国家观念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背景。
(4)综上,推动人类国家观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019-01-2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结合材料一,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的新发展。
2019-01-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埃拉斯谟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彼得拉克则猛烈抨击罗马教廷,比之为“野蛮凶狠的庙堂”“邪教徒的寺院”。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因此,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狄德罗无畏地举起无神论旗帜,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武器,向宗教神学猛烈开火。他宣称:“如果要我相信神的话,一定得让我摸得到他。”孟德斯鸠声称,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达到自由就必须推翻暴政。他对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习俗、教会和宫廷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他说:“《圣经》中有多少行字,也便有多少可以争辩的话题。”然而关于宗教问题,他和伏尔泰一样,认为某种程度上“上帝的存在是有好处的”。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分析文艺复兴“创新”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的表现及原因,并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不足之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热。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我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 democracy源于希腊文 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主权是属于全休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并说明其根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现实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孤立法律的做法是错误的,必须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法律和其他社会领域之间的关系。孟德斯鸠重要的法律思想包括法律和自由的关系,他认为法无禁止就是人们自由活动的依据。他还认识到权利和权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约束权力才能保障自由,有节制的权力之下才会有真正的自由,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是节制权力唯一可行的方案。他提出法律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法律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法律可以带动社会的变化。

——摘编自谢斌《论启蒙运动在法律思想史中的地位》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法律与自由”自行拟订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伏尔泰与卢梭是启蒙运动的灵魂人物,但两人也是著名的“冤家对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一直是卢梭心目中的导师,“有朝一日成为被伏尔泰注意的作家”是青年卢梭的梦想。1755年,卢梭把自己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寄给了伏尔泰,这本来是启蒙时代重要的思想成果,与伏尔泰的理性精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伏尔泰没有能读懂卢梭,他在给卢梭的信中说:“至今还没有人如此煞费苦心地要让我们与禽兽同类。读了您的著作,人们意欲四足爬行。不过我失去此习惯已逾六十年之久,复习恐怕力不从心。”随着两人在思想争鸣上的加剧,双方的关系逐渐恶化。1760年,卢梭给伏尔泰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先生,我也不喜欢您,我是您的门徒,又是热烈的拥护者,您却给我造成了最痛心的苦难。”“总之,我恨您……别了,先生。”

材料二   伏尔泰与卢梭两人在感情上的交恶有性格、兴趣上的原因,根源却在于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和理论上的斗争。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以上材料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分析伏尔泰与卢梭两人成为“冤家对头”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和卢梭主要观点的差异,指出两人在思想认识上的相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伏尔泰与卢梭两人争论的认识。
7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


(1)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
(2)孟德斯鸠和卢梭都是当时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分别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3)结合近代美国(或中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是怎样践行孟德斯鸠和卢梭上述主张的?
2019-01-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J斩”近代科学的传入,……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反映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摘编自晃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材料二   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九明。”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智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任举一位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许多人,都对封建文化旧思想进行过抨击和批判。他们在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批判“中学”、提倡“西学”的同时,以新的思想内容,新的形式风格,在许多思想和文化学术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建树。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一1919》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同时期的古希腊也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在基督教作为罗马帝国国教时代,特别是4世纪末,皇帝狄奥多西登位之后,信奉异端成为应受国家制裁的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少数持不同宗教观点的人被当作国贼加以剪除。

—摘编自《基督教的大事记》

材料三

“人生而自由,然而他自此处处背负着锁链。……人,一旦明白事理,就是自主的;对自身的生存手段,他拥有唯一的决断,他因此成为自己的主人。”

—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帝国规定的实质,并列举古代中国历史上两项与之类似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018-09-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洛克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斌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他们强调健全法律制度,保证公民的各项自由,认为对自由的侵害最甚的莫过于专制制度,基于此提出了分权的理论。这些思想与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一起,促进了近代自由主义的形成。美国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宪政主义。先后以政治纲领及法律形式确立并阐述了自由主义原则。

——摘编自《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自由主义与民主政治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08-0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7届高三联考试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