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康德C.洛克D.卢梭
2019-01-08更新 | 426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世纪时,欧洲不少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出版了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这些思想家“多面手”的表现
A.展现了文艺复兴的盛况
B.旨在倡导资产阶级革命
C.彰显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D.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3 . “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这一言论说明
A.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B.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C.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D.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2018-11-16更新 | 362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中历史试卷
4 .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实行“开明君主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深深影响他的思想家是
A.加尔文
B.霍布斯
C.洛克
D.伏尔泰
5 . 在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通常指“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不相同的。下列最能体现17〜18世纪人文主义倾向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信仰即可得救
C.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D.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早期的古希腊哲学中,看到人在认识过程中的自主与能动地位的哲学家只能被看作异端,如智者们。而重新恢复人在认识过程中的自主与能动地位,这是康德的伟业。”材料中康德的“伟业”是指他倡导
A.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对异端哲学思想的彻底批判
D.独立的思考与理性的判断
7 . 洛克在《论财产》中指出:财产权起源于劳动,土地所有权的获得是由于耕作,而北美的印第安人长期在一块土地上狩猎,无法获得其土地的所有权。洛克的观点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关注财产权的归属问题
B.欧洲人轻视印第安人狩猎文明
C.欧洲人为在北美的殖民扩张进行辩护
D.欧洲人注重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2018-09-20更新 | 46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康杰中学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法国启蒙运动
C.欧洲宗教改革
D.英国光荣革命
2018-06-19更新 | 22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市直)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华夏农耕文明由于长期处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比较环境中,以致形成了一种华夏“中心”的文化优越意识。但同时中国自古也有以儒家“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理念为基本内容的“超国家主义”的思想传统。清季民初的读书人意识到,中国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在世界的中心。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世界主义论,杨度认为“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对此胡适主张“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当由欧美两洲人独私有之。亚洲诸国为世界一部分,不宜歧视之”,而孙中山则主张“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中国如果强盛起来,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据李永晶《新世界主义:破解民族精神的时代困境》等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主义在西方愈受关注。其基本观点是所有人对人类的忠诚并不一定非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民族国家,人们忠于自己的祖国,并不妨碍对外国人持友好的态度,可以通过交往和对话达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这不会抹去人们的民族身份。例如,作为欧洲人,人们具有民族性,而作为超越欧洲的国际上的人,人们更具有欧洲性。个人、政府、国际组织毫无疑向都应该为世界城邦的建立负有责任。

——据(法)雅克·德里达《论“世界主义”与宽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世界主义与古代世界主义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西方世界主义的共同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主义思潮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意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