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在西方思想史上,出现过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其中,贯穿始终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一种思想是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享乐主义
D.民族主义

2 .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一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9-10-05更新 | 318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八次月考(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哈贝马斯认为:“合法性的意思是说,同一种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被承认是正确的合理的要求对自身要有很好的论证。合法的制度应该得到承认。合法性就是承认一个政治制度的尊严性。”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来自于民众的同意和认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信仰的变迁,同意和认可国家政治权威合法性的理由也将不断发生变迁。马克斯·韦伯把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分为三个方面,即传统、卡里斯玛(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特殊魅力和超凡品质,往往随领袖人物生命的完结而终结)和理性的基础,按照这三种合法性的基础建立了三种不同的统治类型,概而言之,前两种类型属于传统政治范畴,而近代以来所建立的民主国家更强调和追求法理型统治。

——摘编自张睿丽《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


结合中外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伏尔泰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他在《哲学词典》中对“平等”作了如下解释:“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推知伏尔泰
A.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
C.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
D.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但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为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作“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并从理论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两个方面指出“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德国,以歌德、席勒为代表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以“天才、自由、创造”为口号,掀起一场文学狂飙运动,恩格斯热情称赞他们的作品“渗透了反抗当时整个德国社会的叛逆精神”。这场文学运动
A.反对德意志帝国的专制统治
B.代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顶峰
C.受到启蒙思潮的影响与鼓动
D.凸显了工业社会的矛盾冲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792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世俗离婚法,宣布男女双方可以依据同样的法律理由离婚,以实现个体自由,确立起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的原则。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工业革命提高妇女地位
C.革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激励妇女参加卫国战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法律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为所有的人都提供了平等的公正;在公共生活中,优先承担公职所考虑的是一个人的才能,而不是社会地位或者属于哪个阶级;我们在政治生活中享有自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BC5世纪,伯利克里《在雅典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讲》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或同一个机构之中,就不会有自由存在。因为人们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强制执行这些法律。”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848年,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外国革命是由争自由而起,奋斗了两三百年,生出了大风潮,才得到自由,才得到民权。……民族主义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但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1924年,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二讲》


材料涉及到关于“自由”的诸多探讨。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概括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9 .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世界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

阶段时间主要涉及地区主要表现
第一阶段:形成16世纪—19世纪中叶由欧洲到北美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
第二阶段:发展和扩散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逐渐波及世界民族国家的涌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第三阶段:在全球的确立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亚、非、拉地区和欧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第四阶段:陷入困境和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民族主义受到冲击;地区间民族矛盾突出

——据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等


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族主义的发展予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郑大华教授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的量在增加,旧的量在减少;反对国外民族压迫与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郑大华《“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不同。说明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罗富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并说明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