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说:“启蒙是什么?启蒙是让我们每一个人脱离我们自己所招致的被监护的状态,我们每一个人要独立,在我们面前没有神,没有那种一定需要我们去崇拜的那样的权威。”这表明启蒙运动的主要价值是倡导
A.个人独立自由
B.社会民主平等
C.宗教信仰自由
D.民众彼此认同
2017-02-24更新 | 47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衡水联考(ii)历史考前模拟训练(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整体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则是人的现代化的灵魂。中外近代发展历史表明,人的现代化一旦被忽视或在这一问题上有所迟疑、滞后,必然带来巨大的危害与祸患。人类要是不想自酿自饮片面发展的苦酒,就必须重视推进人的现代化。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社会。1923年,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改编自《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运用中外近现代史实,围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整体现代化”的关系选取角度,自行拟定一个题目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7-02-24更新 | 62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发展与东西方交流、时代特征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颜氏家训》在立身、治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言论。

材料二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追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材料三新思想的建设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长时期的沉潜研究才能取得真实的成绩。……自“五四”以后,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

——余英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反映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析欧洲17-18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概括其学习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何关系?
4 .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己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由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A.反对教会垄断教义解释
B.打出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提倡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史观、史法影响着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贵乎史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
“时异则势异,势异而理异。”“就事论法,因其时而酌其宜,即一代而各有弛张。均一事而互有伸屈,宁为无定之言。不敢执一以贼道。”
材料二:伏尔泰(1694—1778)认为传统的西方历史所涉及的只是以宣扬“欧洲中心论”和基督教神学史家们所鼓吹的人类历史不能逾越《圣经》所涉及的范围的观点,是陈腐的见解。在《风俗论》中伏尔泰既叙述了欧洲的历史,也叙述了中亚、埃及、波斯,以及印度、中国和日本,还叙述了美洲及其以外的地区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提出的治史目的及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的历史叙述与传统方式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伏尔泰史学观念形成的历史条件。
2016-11-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2016-11-27更新 | 1806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重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德(1724—(1804)宣称:普鲁士的开明体制,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启蒙时代的降临。他赞美普鲁士皇帝说:“也惟有自己已启蒙、不惧怕阴影、但同时手里握有一支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的军队以保障公共安定的君主,才能够说出一个共和国不可以斗胆说出的话:理性吧,思考多少、思考什么都行。”这说明康德
A.赞赏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B.支持和尊重思想自由
C.认为君主具有理性精神
D.推崇普鲁士军国主义
2016-11-27更新 | 230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英国著名思想家霍布斯(1588~1679)认为:人类在产生国家以前过着“自然状态”的生活,那时,人们不受任何政治禁令的约束,享有完全的自由自主的“自然权利”,后来自愿互订契约而形成社会,产生国家,出现了政治统治。……人之初性本恶,人生来就是自私和损人利己的,被相互侵害的渴望支配着,因而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经常“相互攻杀无已”,出于“理性”,人们要求摆脱这种难以容忍的敌峙,必须寻求和平;为此,人们才相互间缔立契约以求“自保和自全”;为了要使缔约者履行所约,霍布斯认为必须有一个能“临于其上,威之以刑”的绝对权威,这样才可使缔约者“自制以相安”,否则就会“团体瓦解,而互战又起”,人们将再度陷入由于“性恶”而导致的“相互攻杀”的“无政府状态”。……因为处于过渡性阶段,在一定时期内,霍布斯的国家主权新思潮不能不含有封建世界观的因素。

——摘编自顾学杰《霍布斯的国家观与十七世纪英国革命》


(1)根据材料,概括霍布斯的国家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霍布斯的国家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9 . 有学者认为,欧美17、18世纪政治革命的实质是结束了人类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代替这种观念的是 (       )
A.自然权利说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说D.限制君权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
A.维持原有的社会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
B.努力构建社会新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保障
C.社会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D.社会秩序是权利而非义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