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它对欧洲和美洲的知识界有着一系列的影响。“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尽管启蒙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但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史林译《世界大历史:1689—1799》

材料二   鸦片战争结束不久,魏源、徐继畲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就以赞赏的态度介绍过西方的民主制度,说它有中国传说中的“三代政治”之“遗意”。洋务运动期间,介绍西方议会政治、民主政治的著作逐渐增多,同时人们也已认识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必要,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一些洋务知识分子或早期维新思想家还主张以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取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到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不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也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进行过介绍。20世纪后,民主与科学得到进一步传播。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的基本理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对民主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2 . 人文主义在不同时代,有着永恒不变的内涵和不断发展的外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宇宙理性”,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因此也是符合理性的,人类及其社会也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也是有规律的。……他们在社会人生方面宣扬克己修身、恬淡寡欲,认为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服从命运的安排,顺应自然地生活,反对追求快乐,主张克制一切欲望,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唯一的善就是德行

材料二:《创世纪》局部


——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

材料三:紧随休谟之后,卢梭继续发起了对自然法及科学理性的攻击……在卢梭看来,人类理智教育和法律之下的文明社会,破坏了人在自然状态下那种自然同自由或精神的直接统一与和谐,使人的自然本性与精神和道德相分离。康德主张……个人作为自我意识的理性精神主体,他自在地拥有内在的主观自由领域,既只有根据自己的理性意志、主观认识来自主地判断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及其责任,个人才是真正自由的。

——罗朝慧著《自由与权利的必然性和现实性从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出发》


(1)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属于古希腊的哪一思想学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学派在哲学和社会人生方面的基本观点。
(2)指出上图作品的作者及绘画地点,并简述作者通过这一作品所表达的时代精神。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卢梭与康德对于“理性”思想发展的理论贡献,并指出两人的贡献对于启蒙运动思想发展的意义。
3 .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A.普罗塔格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B.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D.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2019-12-01更新 | 130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却使欧洲人士气沮丧,丧失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在受到怀疑和挑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战后,西方特别是德国学者梦想用中国哲学精神根治西方社会弊端,“借中国智慧,释自身焦虑”,倾向于将中国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期待从那里寻回疗救自身的灵药和补正自身文化的方略。

——陈从阳、桂莉《德帝国晚期和魏玛共和国时期中国文化热原因初探》

材料三   在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调和论中,他经历了从以借鉴西方为重,到以中国固有文化为主的变化。这一变化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所导致,同时也与西方的学说、主义在中国实践频遭挫折密不可分。

——陈同《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的杜亚泉》

材料四   ……然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栽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盖吾人意见,以为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西洋文明,酪郁如酒,吾国文明,淡泊如水;西洋文明,腆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物如蔬。而中酒与肉之毒者,则当以水及蔬疗之也。文明者,社会之生产物也。社会之发生文明,犹土地之发生草木,历史视界其草木之种类,常随土地之性质而别。西洋文明与吾国文明之差异,即由于西洋社会与吾国社会之差异。

——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


(1)材料二中西方学者对自身文化有何反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杜亚泉思想转变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学者对中西文明的认识。
2020-05-1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17世纪的哲学家对世界的研究往往是描述性的,即世界实际上是如何的,都是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宇宙的实际情况。18世纪则不同,哲学家考虑和讨论的都是社会应该怎样,而不是它实际上是怎样。以上研究侧重点变化说明
A.科学家遭到了教会的残酷迫害B.工业革命使人类加大对社会关注
C.理性主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D.人文主义思潮开始兴起
6 . 下面的统计数据反映了17—18世纪宗教书籍和启蒙书籍出版的变化情况。对此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理性精神取代愚昧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启蒙作品影响较大D.民主平等渐成主流
7 . 恩格斯这样称道文艺复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艺术的兴起,和古文的复兴,及方言文学一样,也是发源于意大利的,也是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点的。……建筑是一件合作的事业,故不甚能代表个性,但对于民族性及时间性,它却最能表示出来的。……到了中古之时,人民以宗教为人生的依据,以出世为人生的究竟,所以中古的建筑,便以哥特式为最发达。尖形的长窗,矗霄的高塔,纵行的直线,是都有引人向上的效力的。它们都不啻告诫观者说:“你们且忘了低下,望着天上,使你们的灵魂,随着那颤巍巍尖塔,去与上帝接近接近罢!”到了文艺复兴之时,中古的人生观,又渐渐失了势力,人民的希望及目的,有渐渐的由天上移向地上,由世外移归世内,于是宽基厚柱,圆拱低窗的建筑,又成为近世人生观的表征了。

——选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十三世纪的罗吉·培根,……他以为真理的追求,必须从观察物象,和实验物质下手,单单靠了几本古书,是不中用。……所以到了文艺复兴的末年,科学的精神,既已靠了罗吉·培根等的提倡,而日益发达;而研究学术的方法,也已由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而改为由观察和实验下手的归纳法。……但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仍不过是一点萌芽,直到十七世纪以后,科学家才风起云涌的大兴起来。后来又靠了科学的实用,使地球上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

——选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以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部分人文主义者的言论

人物言论
洛斯基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我们所有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欲望。如果弃绝了这个欲望,一切事业就会完全停止。
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
索德里尼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亵渎神圣?不正是贫穷产生偷盗、盗窃国库、毒害、伪造、掠夺、抢劫、杀人的行为吗?
罗伦索·瓦拉还有什么比把一切分给穷人……然后自己去行乞更为荒诞的呢?

——摘编自《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论教会和宗教》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建筑艺术“也是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前后科学研究方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十七世纪以后科学的实用使地球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的体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共同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原因;概述文艺复兴对近代欧洲发展的作用。
8 . 文明进步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l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

——《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


问题:
(1)推动材料中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2)简析材料中提及的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2019-11-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5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转折的年代

有史学家认为:17、18世纪,西方历史继承前一时期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


17-18世纪,西方历史是如何向“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的?
2019-11-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基础,每一位哲学家通过不同甚至相对立的表述来探究万物背后的本源。万物变化多端,纷繁复杂,哲学家所探究的就是“变化”后面的“不变”、“多”后面的“一”。而这种本源的探究是不可能由感性所能把握的,因此理性主义在古希腊哲学中逐渐建立起来。

——摘编自刘志坤《古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初探》

材料二   欧洲近代理性主义是西方理性的唯一典范。笛卡尔、斯宾诺莎等都是欧洲近代著名的理性派哲学家。他们只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并由此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并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笛卡尔曾说“借助实践哲学……我们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海德格尔是一位公开与欧洲近代理性主义唱对台戏的现代西方哲学家。他认为近现代技术像框架一样完全把人束缚住,使人囿于技术的视野,只知道一味从事技术制造与技术生产,一味把自然事物作为技术生产的原材料,一味地利用和剥削地球和自然,丝毫不顾这样做所引起的产重后果。他明确提出“人不是存在者的主宰,人是存在的看护者,人应该有看护自然事物的存在和看护人的存在的‘思想’”。

——摘编自宋祖良《理性与非理性——兼论海德格尔批评欧洲近代理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理性主义在哲学中逐渐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德格尔批评欧洲近代理性主义的原因,并对他的主张作简要评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