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塔哥拉
C.亚里士多德
D.伯里克利
2018-11-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有着深厚人文哲学造诣的学者苏格拉底,在被雅典司法机构宣判死罪后本可逃走,但他认为逃走是不正义的行为,对他做出不正义的审判是出于无知。据此判断苏格拉底的观点是
A.美德即知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认识你自己
D.追求现世幸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拉莫特·勒瓦耶在《异教徒的德行》中写道:“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说法中与这一观点相吻合的是
A.两者均强调道德自觉重要性
B.两者都追求人类个性的解放
C.两者均反对知识对人的异化
D.两者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亚里士多德曾说道:“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和追求而取得最有益于人类的东西。”这表明他
A.强调人独立的理性思考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思想中含有进化论成分
D.强调以科学调查方式研究人类社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世界上最快乐得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出自: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普罗泰戈拉
D.亚里士多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材料一关于法律,东西方先哲的认识不尽相同。孔子认为法律的推行与统治者关系密切,“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圣人治国依靠礼乐,所谓“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他还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即认可亲人之间包庇犯罪。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政体在法律推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城邦人的习惯和教育不服从政体的精神,最卓越的法律也没有用。”他还强调执法要公正,认为“法律控制所有的人”。良好的社会秩序基于对法律的遵守。

(1)阅读材料一,指出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在法律认识上的差异。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部分条款

(2)近代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在《拿破仑法典》以上条款中均有体现。

阅读材料二,请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空白处。结合所学,简述上述原则产生的背景。

原则一:损害赔偿原则对应条款序号:

原则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对应条款序号:

原则三:契约自由原则对应条款序号:

材料三

(3)阅读材料三,任选其中一部法律文件,从时代需要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

2018-10-2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而人民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 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创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摘编自互联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先哲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发展的轨迹,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一位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B.柏拉图C.普罗塔哥拉D.亚里士多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一角度说,历史就是从有趣的故事中悟出生活的智慧。

典故名称故事内容

半费之讼
古希腊有一个名叫欧提勒士的人,他向著名的辩者普罗达哥拉斯学法律。两人曾订有合同,其中约定在欧提勒士毕业时付一半学费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则等欧提勒士毕业后头一次打赢官司时付清。
但毕业后,欧提勒士并不执行律师职务,总不打官司。普罗达哥拉斯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向法庭状告欧提勒士,他提出了以下二难推理: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他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他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他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而欧提勒士则针对老师的理论提完全相反的二难推理:如果我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我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我也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我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我不应付给他另一半学费。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据百度百科等


任选一个典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典故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苏格拉底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这一观点
A.指出了知识是人生存之本
B.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C.认为人的道德水平是相等的
D.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