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 道试题
1 . 在古希腊的某一天,两位哲人——普罗塔戈拉与苏格拉底围绕一些哲学问题展开激励的讨论,两者最有可能达成的共识是
A.强调人类法律,否认绝对权威B.对神持怀疑态度,强调人的地位与价值
C.主张“道德就是知识”D.热衷于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
2022-06-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苏格拉底主张“凡属希腊国民应注意健身之道,以应付国家需要,以保民卫国为天职。”亚里士多德不仅亲身参加体育实践,而且在《国家论》中提出体育、德育和智育应相互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体育可以先于智育。他们共同出发点是
A.提升公民身体素质B.革除直接民主的弊端
C.增强城邦公民素养D.保障体育竞技的胜利
2022-06-02更新 | 307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美德是否可教?普罗泰格拉认为美德不可教,因为人性是反道德的,所以美德是不可教的,只能通过规训和惩罚的方式实施。但同一时期的苏格拉底却认为美德是可教的,在美德和智慧上较低级的人应该接受在美德和智慧上较高级的人的教导。两人对此问题的认识虽然各异,但共同说明的观点是
A.美德和智慧不能并存B.教育是实现美德的重要方式
C.人类的美德不可或缺D.人性本恶可以通过教育改变
2022-04-2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所示为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有关雅典民主制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所体现出的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思想家言论
苏格拉底公民大会是一个由擀毡工人,补鞋近、铜匠.农民.批发育和在市场上斤斤计较贱买贵卖的二道贩子组成的
亚里士乡德民主政体可能助推平民大众助迫富人

A.暴民政治、社会等级森严B.主权在民、男女地位平等
C.直接民主、少数服从多数D.公权至上、限制个人自由
2022-04-01更新 | 263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2022届高三3月联合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柏拉图认为“(民主制度)看来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据此可知,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制度
A.忽视了客观真理的存在B.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平等
C.在实际运作中缺乏理性D.实际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认为: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者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强调个人利益至上B.关注理性思考
C.主张提高公民地位D.注重等级秩序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考察历史,注意到历史上凡建立下不朽功勋、对民生福祉有所作为的时期,为“王者”均是“圣”或“仁”者。这实际上明确提出了一个“内圣外王”的理想政治模式:先圣而后王,只有圣者才能为王。孟子进而提出统治者可从整理田界,厘定土地面积入手,制定新的经济政策,分配土地给民众,为其通过勤苦劳作发展起“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的产业提供条件。此外,统治者还应“取于民有制”,“薄其税敛”,并以优惠的商业税制开放国内市场,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经济往来,等等。

——摘编自风传子《孔子、孟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观》

材料二   希腊城邦的动乱,使亚里士多德反思现存的所有政治体制。亚氏认为混合政体是理想的政体,因为最好的政体往往都会结合众多形式,所以这种混合政体应该利于自身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平衡。在原则方面,亚氏认为理想的政体应该奉行正义的原则。在《政治学》一书中,亚氏认为中产阶级是最好的治理者,因为从财富的论述角度来说,任何过于极端的(统治阶层)都将导致败坏,天平一端的极度富有者和另一端的极度贫穷者都天生不是优秀的治理者。他认为:“所有人都应当是善良公民,这样才能使城邦臻于优良。既然优良政体的治理者是最优秀的人,那么由其领导的公民也应当是品德良好的人,否则就会产生动乱和犯罪。”在治理方式上面,亚氏认为优良的政体必须实行法治。

——摘编自叶远涛《论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基于<政治学>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理想政治模式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思想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针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这表明他
A.完全否定智者学派的主张B.强调人类的理性,突出人的价值
C.研究的重点是社会D.强调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苏格拉底指出,“良善的生活”绝不是像伯里克利等人那样,简单地向城邦公民发放津贴补助,以期引起公民关注和参与城邦生活,因为这只能导致公民的贪婪与物欲的增长。苏格拉底这样说是为了
A.凸显美德的重要性B.激发公民参政热情
C.宣扬自由的精神D.缓解城邦财政压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荀况《荀子·性恶》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   孔子所处的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苏格拉底则处于古希腊奴隶制衰退的时期,那个时代的民主制实质上已经是暴政专制。从二者生活的时代来看,他们面对的都是动荡不安的社会,为挽救社会危机,孔子极力通过“教育”为社会政治培养人才;苏格拉底则通过与更多的人“说话”,激励有才能的人,他们期待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救国良方。虽然两位圣哲担负着共同的救国安邦的历史使命,但是如何救国安邦?两人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当然也就体现出了不同的安邦之道。

从他们的历史使命来看,二人都将稳定社会秩序和救国安邦当作使命。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为仁”,试图通过强化传统礼制来缓和社会现有的矛盾,并最终达到社会稳定;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试图以此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理性地认识“善”,通过“做善事”来达到社会稳定。他们关怀社会,在人生等方面分别提出了一系列各自的道德思想,最终确定以“仁”与“善”二字为基准。

——摘编自肖雪《试论“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思想之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孟子、荀子、韩非子在人性论方面的观点。根据各自的人性论观点,他们对统治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并分析两人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
2021-11-2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