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苏格拉底早年说过:“希望知道事物的原因,知道一件东西为什么存在,为什么产生,为什么消灭。我认为是一件很高尚的事业。”后提出:“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苏格拉底认识的变化对古希腊的影响是
A.功利主义成为公民共同追求B.使个人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
C.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D.促进了哲学发展方向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要出海,那么我们肯定会找经验丰富的船长和水手:如果我们要看病,那么我们也必然会找医术高明的医生。”这反映出苏格拉底强调
A.物质的生活B.科学的精神
C.自由的权利D.理性的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1-30更新 | 5851次组卷 | 7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知识即美德”
B.拯救人类心灵
C.追求生命价值
D.“认识你自己”
2018-12-25更新 | 743次组卷 | 43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2018-11-30更新 | 1517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内圣外王一词,最早见于道家著作《庄子·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虽然内圣外王是由道家最先提出来的,但是儒家却将它进一步阐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内圣是指个人通过提高自身的心性修养而达到的一种高尚境界或者说是理想的境界;外王是指个人把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推广到自身以外的社会领域,用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来治国安民。儒家在其历史嬗变过程中……“内圣外王在不同的时期,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的。

——摘编自张立阳《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儒家的“内圣外王”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儒家很重视人的社会本性,荀子说:“人生不能无群。”马克思也曾经说过:人无非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是建立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想实现自我价值,然而这个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当自我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时,才是有意义的,才可以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儒家“内圣外王”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道德思想,又注重对民众的教化,那么怎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这就要将这种道德思想与国家政治相结合。才能把这种道德思想落实到现实之中。这种道德与政治的统一最好的例子就表现在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上。孟子说:“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认为个人修养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有资格治理国家……内圣外王思想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通过内圣外王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摘编自张立阳《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 在东西方文化中,内圣外王哲学王是两个绕不开的概念。二者发轫早,源流长,影响深远。哲学王是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核心观念,也是柏拉图一生的信念。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这一乌托邦愿景,影响一代又一代西方思想家,亚里斯多德较乃师更为现实,但是也没有绕过哲学王”……谁可以内圣外王,谁能成为哲学王?柏拉图将除去哲人、知识阶层以外的阶级排除在权利中心以外,认为哲人是少有的,只有具有伟器的人方可为之,毫无疑问,这是精英主义。由精英统治庸众。东方则不然,孟子认为,人皆可以成尧舜,无所谓贤或者不肖,是不为非不能,不仅告诉你可以成为智慧人,而且告诉你方法,比如慎独修身。所以东方无所谓精英,只有士大夫,不是坐而论道脱离群众,而是引导群众,发智明德,使努力向学,大家一齐动手,最终天下大同

——摘编自《联合参谋学院》


(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与明清儒学是怎样表现“内圣外王”的。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内圣外王”思想的特点与柏拉图的主要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内圣外王”思想与“哲学王”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2017-12-08更新 | 473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_。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人文主义源于古希腊,主张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西方人文精神关注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人。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学”的,“为学”就是指一个人要通过对知识无尽的探索,力求使自己成为独立的、具有自由意志的人。而中国的人文精神,习惯于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体认一切,将人视为群体的一分子,而非个体。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

——摘自吴惠红《中西人文精神异同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西方传统思想对“人”的认识有何不同?结合孔子和古希腊思想家的主张简要说明这些差异。
8 . 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这表明他
A.强调知行合一B.研究的重点是人类社会
C.强调人类的理性,突出人的价值D.完全否定智者学派的主张
2017-05-17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