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载:“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须知,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他这一主张实际上
A.导致了雅典社会的分裂B.带有强烈的等级命定论色彩
C.诱导人文主义精神的萌发D.不认可雅典实行民主政体
2022-04-10更新 | 41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荷马史诗中的神成百上千,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处处是求神问卦的记载,但苏格拉底却不受它们的吸引,因为他深知科学和艺术不是神异事迹的产物,而智慧也决不是在秘密之中,真实的科学是在公开的意识里。这说明苏格拉底的思想
A.研究人类和反思人类自己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角
C.蕴含人文情怀和理性思考D.体现了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荷马史诗中的神成百上千,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处处是求神问卦的记载,但苏格拉底却不受它们的吸引,因为他深知科学和艺术不是神异事迹的产物,而智慧也决不是在秘密之中,真实的科学是在公开的意识里。这反映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A.摆脱了神学的控制和束缚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角和方式
C.具有人文情怀和理性思考D.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据记载:苏格拉底经常在大街上问青年人类似的问题:“如果鞋子坏了,要找谁去?"对方回答:“找鞋匠啊!"其他问题的答案诸如“找木匠”“找铜匠”之类。最后他总会问:“谁修理国家这只船呢?”苏格拉底意在强调
A.青年人应该有理性精神B.国家应由有管理才能的人治理
C.青年人应担起国家重任D.雅典民主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
2021-02-0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的教育观起源于智者的哲学观念,普罗泰戈拉说"他希望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最有效地管理城邦事务的称职公民",同时期,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校打破门第限制招收学生。智者学派的主要课程除了修辞学和辩论术之外,还包括文法。普罗泰戈拉还首创"正名",要求准确使用语言名称。在教学方法上,智者学派采取的是集体授课和师生共同讨论等方式。据记载,高尔吉亚和希庇亚斯等智者经常会在奥林匹亚赛会时,面对参加赛会的运动员和无数观众,发表自己的演讲并且回答观众提出的所有问题,允许学生自由提问、集体讨论,形成活跃的教学氛围。

——摘编自李娅囡《古典时代智者学派的教育观研究》

材料二   苏格拉底不仅给西方哲学注入了动力,而且也推动了教育理念的深化,他在教育行为中运用哲学对话上的平等性原则,认为对话双方都是具有完整人格且独立的人而存在的。他说"不取报酬的人是考虑到自己的自由",因此,在他的教授对象中既有诡辩家安提丰、富有的克里同,也有雇工犹泰鲁斯等各色人等。苏格拉底从不以教师自居,常在街头、集市、宴会或广场上与人聊天,在与谈话对象的交流中,流露出求教者的口吻。他主张"德性即知识",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和问题的终结者,也无从谈起对学生的教导与控制,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后知后觉者。

——摘编自左玉迪《法理学视角下的苏格拉底教育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智者学派的教育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教育观与其哲学思想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教育观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2021-01-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一生几乎没有撰写任何文字或著作,即使是写了也没有流传下来,后世对他的了解绝大部分来源于阿里斯托芬.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但是在他们三人的作品中,对苏格拉底形象的描述有时是相互矛盾的。这表明
A.作品中间会掺杂作者的主观思想B.只有苏格拉底撰写的文字才可信
C.苏格拉底的真实形象已不可还原D.作者完全凭想象来塑造苏格拉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只能从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两人的记载又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色诺芬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亦是如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历史文献著述具有主观性
B.文献著述反映历史真实
C.社会的变迁影响文献著述
D.历史解释依赖文献互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记载,苏格拉底在被同胞以“不敬神”之罪判处死刑时仍在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费”,并自愿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这说明,苏格拉底
A.具有崇尚法治的人文精神
B.认为人的无知是犯罪根源
C.缺乏与不公正斗争的勇气
D.意在揭露宗教迷信的虚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人最初是球形的,是两个人的合体,能瞻前顾后,任意向前或向后奔跑。众神之王宙斯不能容忍,把人用霹雳劈成两半,让人以后只能用两条腿直着走路,这样人就没有原来那么强大,敬奉神的人数也加倍了。这个故事
A.认识到人的价值与作用
B.宣扬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C.批判当时希腊人的愚昧
D.否定人类对神的宗教信仰
2017-12-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色诺芬《回忆录》记载:“(苏格拉底)主持人民大会,不允许人民非法投票,而是要符合法律,他反对群众的反复无常,无法无天”。材料反映出(   )
A.苏格拉底维护民主政治B.苏格拉底之死的直接原因
C.民主政治导致雅典灭亡D.雅典奉行法律至上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