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格拉底亲身经历了伯里克利时代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体察雅典从极盛而趋衰,他聚集大批弟子论学,到处找人论辩、针砭时政。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研究生活、善和恶”。苏格拉底这样做(     
A.推动雅典重新走向辉煌B.使雅典形成了崇尚理性的风气
C.发扬了智者学派的主张D.有利于提升雅典公民道德素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
2019-01-30更新 | 1503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0年河南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B.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C.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
D.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
2019-05-12更新 | 1160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三3月文综模拟历史试题
4 . 苏格拉底在狱中说道,“死是他生存的目标。别人不大可能意识到,真正从事哲学的人所研究的没有别的,就是死而已。”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主张
A.知识即美德
B.捍卫思想的自由
C.认识你自己
D.人是万物的尺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这表明柏拉图
A.重视人的理性思考B.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C.忽视道德的作用D.认为人能够真正地认识自然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同他的老师一样,认为法律的作用不能仅仅惩罚犯罪,而应该以正义的精神为指导,教育公民知晓善德和正义,从而消饵犯罪。这表明二者都
A.重视美德的社会价值B.忽视法律的现实作用
C.认识到直接民主弊端D.鼓励希腊人理性思考
7 .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2018-11-30更新 | 1518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分校(林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亚里士多德认为:“使用奴隶与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政治学》第11—12页)”。下列哪一观点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逻辑
A.对于不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B.对于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C.奴隶和自由人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
D.正义与否在于是否使用和奴役奴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D.夸大了个人作用
2020-08-20更新 | 691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指控“自创新神”和“腐蚀青年”两项罪行。苏格拉底申辩称“我所做的无非是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而轻视自己的灵魂”。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抨击雅典民主政治
B.追求人的精神修养
C.推崇“知识即美德”
D.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