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柏拉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一个观点:“在哲学家统治城邦之前城邦不能摆脱邪恶,认为理想的政治秩序须经由哲学家治理,否则政治正义就会失去它得以实现的充分条件。”柏拉图这一观点
A.注重人的价值和作用B.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C.基于对现实政治的不满D.强调对知识和理性的追求
2021-04-26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提道:“每天都有一个节日,以便至少每天都有一个行政长官代表城邦公民向某个神或半神献祭,以体验城邦的神圣性和荣耀感。”这一设想有利于
A.实现思想大一统B.增强城邦的凝聚力
C.凸现人的个性化D.摆脱政治的宗教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国家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二   柏拉图对正义这一政治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并促使它不断向前发展。他是西方最早对国家、政治等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启迪后世思想家思考正义的问题、思考国家善治的问题外,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正义的处方”,让人们从他的正义观里汲取思想的养分,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过一种良善的生活。

——摘编自拾克方、林建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正义”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和实现国家正义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
2021-04-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精创】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5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只要某个主体(不管这个主体是人,还是动物或者器官,甚至是无生命的物体)能够成功地实现某个功能并在此过程中树立了自己的名声,那么它就拥有某种美德。”柏拉图的这--认识
A.抵制了道德沦丧之风B.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D.强调了公共意志的重要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认为人们的物质欲望是生来就有的,“虽尧、禹不能去民之欲利”,如果任其发展,社会就会“争夺生而辞让亡”。但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并不可怕,任何人只要能努力学习,专心致志,按人为的社会规范行事,积善而不息,就能成为君子。荀子提出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的社会,他主张由贤者、能者统治国家,由他们制定出礼义、制度来教化人们,引导人们的人性向善的方向发展。荀子以舟和水比喻君民关系,提出“爱民”“利民”“惠民”“宽政”等一系列主张,并认为这是社稷长治久安之本。

——据刘军鹏《荀子社会管理思想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发扬光大了其人性本善的观点。他特别强调灵魂中有理性的因素,认为人要不断制服和排除自身非理性的欲望,有理性的生活即是有德性的生活。柏拉图倾向于斯巴达的政治,认为人只有受过教化才能成为杰出的人。柏拉图还认为,智慧是最高的品德,通过知识的获取而得到的就是智慧。因此他十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把“至善”作为理想人格的最高标准,把“善”与“智”统一起来。在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里,是由“哲学王”来统治的,武士们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哲学王”就是集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于一身的贤人,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把国家和个人引向“至善”。

——据李革新《灵魂的净化——柏拉图哲学的内在精神》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柏拉图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与柏拉图提出的理想社会的不同历史结局,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与柏拉图思想共同的历史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孟子》

材料二   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柏拉图《申辩》

材料三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想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道德焦点的不同并从发展背景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柏拉图和康德在道德问题上的异同之处。
2021-04-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他提出“克己复礼”,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而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说:“正义就是在国家中做正当的事,当每一个个人只作一种对国家有关的工作,而这个工作又是最适合他的天性时,这个国家就有了正义。所以这样一来,每个人不必兼做多种职业,而是各人做特殊适合的工作,……”。由此可见,孔子和柏拉图二人主张共同点是
A.强调等级,重建有序社会B.恢复国家社会的繁荣
C.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D.重构社会道德价值观
2021-04-02更新 | 25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著《理想国》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编成1817年大卫·李嘉图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世纪中后期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1897年谭嗣同写成重要著作《仁学》
1791年(法)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1930年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从上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流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柏拉图将正义划分为城邦的正义与公民的正义,并主张公民正义应服从城邦正义。因为在他眼中,城邦正义代表了全体公民的利益,而公民的正义总是受到个人偏好和欲望的影响。柏拉图这一认识
A.承认城邦利益的至高无上B.突出了命运共同体的地位
C.强调道德与正义的永恒性D.否认了公民个人主体作用
2021-03-28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