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中国宋代描写孩童形象的绘画,注重表现某一类人物的共性特点,不同时期的孩童性别、衣着、年龄不同,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天真、烂漫、喜悦的感觉是相同的。在西方,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中,3个小孩无论是长相还是给人的感觉都是大不相同的,画家注重对人物个性的描写。由此可见,导致中西绘画上述区别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绘画的颜料与技巧B.写意写实的绘画理念
C.商品经济发达程度D.主流意识形态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5世纪中期,一批学者从意大利留学回来后应邀到德国大学任教。这批学者与经院主义学者不同,他们反对经院主义教育,主张学习修辞、文体、诗学,倾心于诗歌和书信艺术。到16世纪,他们培养出了一批像马丁·路德这样的修辞学教授。这说明当时(       
A.近代教育开始兴起B.民众人文知识普及C.人文主义影响扩大D.民族国家意识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大多取自圣经中的人物或基督教的圣哲,十五世纪后,按民间喜好起名蔚然成风,如“戴安娜”、“朱莉亚”等,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人放弃基督教信仰B.人性觉醒冲击神权统治
C.宗教改革解放人们思想D.启蒙运动推动社会进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中国思想家意大利思想家
4世纪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
13世纪朱熹认为: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托马斯·阿奎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
15、16世纪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


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7-12-06更新 | 301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五校(阳春一中,肇庆一中,真光中学,深圳高级中学,深圳二高)2018届高三12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