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应用自然的禀赋和实践;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就开始学习。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只有“好的法律”才能维护自由。但法律只能惩处“公开的罪行”,对那些“隐蔽的罪行”却无能为力,对此,“制裁之道,唯有宗教”。他认为,“最好的政府必须尽可能保护每个人的这个天然礼物——自由”,他希望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他喻之为“椰子”)作为一个典范在全世界“试种”和推行。他认为,真正的平等是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每个公民“对自由、对财产所有权、对受法律保护享有平等权利”

——摘编自卢少鹏《历史视野下的启蒙论伏尔泰的自由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戈拉的主要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的含义,分析“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是如何“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的?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实践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代的文化,一方面是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是以李贽为首的反理学思潮。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出现了带有一定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潮。如被称作“异端之尤”的李贽,他对封建独断论的怀疑和否定是空前的;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唐甄、颜元等人,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宗文化宋明理学展开了论战,有的批判锋芒更直指封建专制的统治。他们抨击宋明理学中的禁欲主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等新的命题。顾、黄、王等人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然而,在明清两代,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仍然是理学,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

——摘编自刁国庆《试论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的递变》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历时近三百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它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领域,从但丁、彼得拉克到薄伽丘到达·芬奇、拉裴尔、米开朗基罗;在自然科学上,有哥白尼、布鲁诺;在哲学上,有瓦拉、皮科;在政治理论上,有杰出的马基雅维理等;在宗教领域,有极富个性的人文主义者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上述巨匠们以艰苦卓绝的精神,推进着历史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自由、政治自由的伟大进程。资产阶级文化,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终于战胜了封建的、宗教的精神暴政,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潮的表现,并简析“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艺复兴对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思想启蒙和社会转型对你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16世纪之交,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在这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人类所取得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几乎皆与西欧一次又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海外扩张密切相关,它们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曙光的来临。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15世纪16世纪之交西欧社会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5-09更新 | 943次组卷 | 32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初唐时,饮茶之风尚局限于东南、西南等地,北方饮者较少。8世纪初,饮茶风气开始在北方蔓延,“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全唐诗》中涉及茶事的诗作有600余首,诗人达150余人。安史之乱后,陆羽流落江南,潜心研究茶事,阖门著述《茶经》。时人记载陆羽作《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陆羽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摘编自刘静《陆羽<茶经>的传播与接收》

材料二《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的代表作。1532年开始印行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它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该书被欧洲历代君主奉为案头之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在《君主论》里,马基雅维利否定了公认的一般道德,他认为君主在行驶统治权时可以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可以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目的。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武力和军队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唯一的“专业”就是思考战争、军事制度和武装训练问题。马基雅维利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宗教,认为古罗马的宗教要比基督教更为可取,批评当时的基督教侵蚀了一个自由和生气勃勃的公民生活所需要的品质。

——摘编自靳芳菲《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羽著成《茶经》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论》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和对欧洲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百家争鸣”,但文化学术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适应这一文明的专制皇朝制度也设计周到、高度成熟。所以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又由于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不论”。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原因在此。

——资中筠《士人风骨: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

材料二   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人物代表作基本主张
李贽
(1527~1602)
《藏书》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对封建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薄伽丘
(1313~1375)
《十日谈》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认为僧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在人间”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当时东西方思想产生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