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人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B.人民主权C.自由平等D.三权分立
2020-02-11更新 | 968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滨海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他主张立法机关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世袭的贵族组成,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两院同时有立法权,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各自的见解和利益。这一见解
A.反映了三权分立的思想B.体现了近代代议制的特征
C.深刻影响了英美等国议会制度的建立D.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
2020-01-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盘锦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卢梭的这一理论像黑夜中的一道闪电划破了长空,给处于奴役状态的民众送去了打开身上枷锁的钥匙,以极快地速度激发了普通民众反专制和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卢梭的这一理论
A.奠定了开明专制基础B.论证了三权分立的要义
C.宣传了人民主权学说D.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8世纪中西方出现的部分文化现象。

1590年,李贽出版《焚书》。1602年,因“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入狱。
1601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北京,向明神宗献自鸣钟、八音琴、三棱镜、天主像、圣母像等。次年在中国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07年,由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正式出版,使西方几何学第一次传到我国,对我国的几何学发展起了十分重要作用。
1612年,《泰西水法》由意大利传教士讲授,徐光启根据笔记整理,并结合中国的水利机械情况经过实验后编译成书。后被收入《四庳全书·子部农家类》和《农政全书》。
1613年,耶稣会士曾德昭到达中国,1636年返回欧洲,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国志》,为西方人理解中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
1663—1679年,黄宗羲于慈澳、绍兴、宁波、海宁等地设馆讲学,撰成《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1756年,伏尔泰的《风俗论》在日内瓦出版。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也对中国有不少论述。伏尔泰借用中国儒家思想对当时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


从表中提取至少两条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契约的基本框架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概括。其一,政治性质的契约。从先秦时代的盟誓或盟约,到秦汉以降的约法比如“约法三章”及“约法十二条”等,均为统治者向民众宣示的具有法律性质的“约”。其二,私人之间通过合议缔结的契约,其种类和内容基本上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婚姻到交易,从借贷到合股,等等,皆以私人合议来建构社会秩序。其三,介乎两者之间的具有建构共同体功能的契约,诸如家族或宗族、村落、商行以及会社制定的“约”;它们之中既有倡议者单方面宣示的“约”,也有参与者共同合议的“约”。

——摘编自徐忠明《社会与政法:在语境中理解明清契约》

材料二 “契约”精神在西方文明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因素。欧洲17—18世纪以来的契约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与身份社会的瓦解,出现了“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转型;近代西方契约既是处分财产的工具,也是权利、平等、自由、合议与法律之间的楔石。近代对契约关系的解释理论以社会契约论为主,它一方面批判了中世纪的封建神学,同时又补充了理性主义原则;不仅考察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更倒重分析了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国家的契约关系。

——摘编自李萍《论西方现代契约精神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契约和中国古代契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中西方契约不同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集团和集团之间发生各种关系时,将各方的权利义务以文字的形式确定下来。就形成了契约。契约精神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内涵和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始社会的部落结盟(如黄帝和炎帝部落的结盟)是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萌芽。中国古代存在丰富的契约制度。按签约主体可分为公约和私约,按内容和性质分可分为政治契约、经济契约和个人生活契约等。基本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统治者向民众宣示的约法、婚姻和交易、借贷与合股、买卖和典当、租佃和雇工、宗族和会社等。但在古代很多法律中,都强调“官有政法,民从私契。”民间契约和官府法律之间没有直通车。私人之间发生违约纠纷时,“任依私约,官不为理。”明清法律也基本维持不干涉私人契约纠纷的原则……私人契约纠纷处罚很轻,“违契不偿,杖六十”,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强制执行程序,私契的强制力在于私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或个人诚信,而不在法律。……宋代以后法律规定,“中人不挑担,保人不还钱”,一般意义上的保人并不承担连带责任。

材料二   罗马法用obligatio表示契约,契约是“法律用以把人或集体的人集合在一起的束缚或锁链。”在法律意义上有强制执行可能的才叫契约。“合意创立法律”,契约一旦达成,效力相当于法律。违约产生的责任靠公共强制力执行。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近代。除此以外,西方近代对契约关系的解释理论以社会契约论为主,突出了理性主义原则。不仅考察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更着重分析了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国家的契约关系。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典型用法,是用以解释为什么人应该服从国家、法律或主权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契约相比,近代西方契约的不同之处,并从近代西方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7 . 材料一:这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它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

材料二:作者语录

1、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腐败是专制政体的宿命,因为奢侈存在于专制本质之中。

2、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和同一个机关之手,„„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分立,自由就不存在了。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3、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1)请回答这是哪位思想家的著作?著作名称是什么?
(2)据材料请回答该思想家认为如何做到“以权力制约权力”?
(3)根据已学知识回答该思想的实践情况。
(4)你还知道同时期和该思想家一样有影响力的还有哪些思想家?
2019-12-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2021-03-22更新 | 323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同泽女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他提出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这表明,他主张
A.社会契约B.天赋人权C.以人为本D.三权分立
10 .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指
A.新航路开辟时代B.文艺复兴时代C.启蒙运动时代D.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2019-12-0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