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
A.认为政体构建需关注理性发展B.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
C.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D.强调君主立宪制最能体现自由平等
2022-06-29更新 | 85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大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2021-10-20更新 | 636次组卷 | 56卷引用: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伏尔泰在《天真汉》中借主人公天真汉之口说:“我每天都发觉,那本书(指《圣经》)里不让人做的事,大家不知做了多少,让人做的,却一件也不做”。其主要用意是
A.批判教会的虚伪丑恶B.倡导虔诚信仰《圣经》
C.反对信仰上帝D.宣扬理性至上
2021-09-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将对象的普遍性与意志的普遍性结合起来,所以一个人,不管他是谁,擅自发号施令不能构成法律,即使是主权者对于某个个别对象所发出的指令也不能成为一条法律,而只是一道命令;它不可能是主权的行为,只是行政的行为。”(摘自《社会契约论》)卢梭在此强调
A.国家权力属于人民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C.法律应体现民众共同意志D.人民不能直接行使权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提到“专制制度压制人的自由,杜绝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途径。但是,要改变这一现象,不应该依靠人民,而应祈祷出现一位开明的君主”这说期伏尔泰
A.认可当时英国式的代议制政体B.反对建立人民主权的理性王国
C.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D.宣扬天赋人权和三权分立思想
2021-04-1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德也。何谓刑德: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死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好令者也。”

——《韩非子》

材料二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法是源于物本性的必关系。就此而言,一切存在物都各有其法。物质世界有其法…人类有其法。

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形态有关系:和寒、热、湿的气候有关系;和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民族的宗教、性、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

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式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法制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021-04-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2021-03-22更新 | 323次组卷 | 55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自由是人们的普遍追求,近代西方对自由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史不是艺术史或科学史,抑或文学史,甚至民族史。它是欧洲人在精神方面鲜明地获得自我意识自由的历史。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在自由之路上,唯有通过信仰、成为基督徒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在这一过程中,基督徒通过信仰而获得的自由使其成为了“众人之主”。然而马丁路德同样提出,每个基督徒同样也是“众人之仆”,要通过爱上帝、爱邻人来荣邪上帝,实现自我救赎。从这个意义上讲,马丁路德将自由与道德和行善联系了起来,劝诫世人通过遵循耶稣基督的教导积德行善以获得自由。

——肖樊《马丁路德的自由观》

材料三 孟德斯鸠认为,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于被压迫与统治,奴性也已经渗透到当时人们的心里了,若想要启蒙,真正有效的方法还在于呼唤人们的理性,从而由内向外进行彻底的改变。当人们呼唤理性之时,专制政体的压迫统治与宗教神权不合理的迷信统治将会溃不成军。在理性启蒙后人们重新找到的自由,并不是广义上的属人的自由而总是疫限定在一个团体内,法律就成为了自由背后的必然概念。人类寻找的自由就不应该是站在法的对立面而是被法包含其中。

——摘编自刘斌、贺如璋《法律规范下的理性启蒙与自由》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我意识自由”的含义,并指出其产生的根源。
(2)据材料二,简述马丁•路德主张的获得自由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所说的自由的本质及阻碍自由实现的障碍。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自由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思想家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一瞬间,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下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
A.道德意志至上B.社会契约建国
C.三权分立制衡D.推崇君主立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洛克B.狄德罗C.孟德斯鸠D.伏尔泰
2020-11-19更新 | 315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晋中市太谷县二中高二下期中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