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对火炬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
A.照亮法国的自由之路
B.直接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烈火
C.这只火炬让卢梭玩火自焚
D.这只火炬让欧洲人民看到光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的种种弊端,认为“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制。他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这表明伏尔泰
A.提倡天赋人权
B.批判教会神权
C.反对君主制度
D.倍加推崇理性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只有信靠耶稣基督,才能在上帝面前得称为义。称义不因人的善功,只来自上帝的恩典。信仰是信徒的内心经历,存在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人直接面对上帝,领受恩典,成为义人。

——孙善玲《读<马丁·路德的神学>看“因信称义》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性研究的历史价值。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列举伏尔泰的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的著作”,并说明法国哲学家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4)结合上述材料,欧洲历次思想运动的共同的核心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
4 . 历史现象是指历史运动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B.《社会契约论》反对君主专制,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
C.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D.伏尔泰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他所谓的“天下之法”,也就是使天下之人都能”自私”、“自利”,或都能“各得自私、各得自利”之法。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他(孟德斯鸠)批评共和政体容易走向“极端平等”,形成许多“小暴君”,“…主张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也就是受国家基本法律约束的君主执政。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来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盛赞英国的政治制度用法律保障了资产阶级自由发展,使国力日益强盛……

——摘编自王美芝《浅析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及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二者思想主张产生差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没有体现伏尔泰
A.提倡自然权利说
B.强调人们参政议政的权利
C.主张人人平等
D.主张思想自由
7 . 韩非子“依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2017-10-13更新 | 14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三门峡陕州中学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8 . 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伏尔泰认为:“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这表明他
A.肯定了教会的统治权威B.坚持彻底的无神论思想
C.主张理性的宗教信仰D.与因信称义的主张一致
10 . 伏尔泰与卢梭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一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是否主张天赋人权
B.是否反对财产私有
C.是否反对君主制度
D.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