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2021-10-20更新 | 172次组卷 | 5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康德认为构成科学知识的根本条件是先天的概念范畴和后天的感觉经验相结合,主张哲学研究应对理性的认识能力进行批判的考察,强调“意志自由”,要以人为目的材料说明康德
A.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B.反对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C.对启蒙运动的核心产生了怀疑D.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张世英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康德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人权与神权继续斗争的同时,使人权进一步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表明康德强调
A.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B.人权和神权的斗争永恒存在
C.只有理性才能解放人性D.理性思想高于天赋人权理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直接追求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而德国启蒙思想家则把自己的理想和意识伪装成超现实的精神,其启蒙思想往往通过文学和哲学的抽象思辨来表达,如歌德的启蒙文学、康德的古典哲学。究其根源是由于当时的德国
A.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B.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2020-03-20更新 | 46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康德判定人类尚处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的未成年状态,故而提出启蒙的实质就是“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康德意在说明
A.人类的未成年状态是其本性使然
B.人类缺乏理智导致其幼稚和无知
C.理性是人类是否成熟的终极标志
D.人文主义对于人的发展无能为力
6 .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专制自由的观点截然相反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2021-04-01更新 | 338次组卷 | 74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9届高三学情调研(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当启蒙运动实际发生时,法国人并没有将此称为启蒙运动和给定义。1783年,《柏林月刊》以“什么是启蒙运动”为题进行公开征文讨论,下列符合征文要求的是
A.注重提倡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B.经过别人的引导来运用自己的理智
C.不需改造社会和改善人的命运
D.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8 . 康德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认为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
9 .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2018-05-09更新 | 965次组卷 | 6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追求人的自由是众多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自由观”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