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文明的交流

材料一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坦言“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的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l—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l—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l—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l—1840年472194%45396%

材料二   以下是根据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类别1860—18991902—1904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
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
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1)材料一中,1500年以前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请依据示例,从其它角度归纳原因并简单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示例:政治稳定制度完善。史实:长期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巩固发展完善。
角度1        。史实        
角度2        。史实        
(2)材料二中,翻译的西学书籍的类别呈现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
2019-10-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6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等级考历史试题

2 . 在早期人类社会,各地劳动人民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文化在传播与交流中不断发展。某学校准备举办主题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的展览活动。

1.根据展品信息,将下列展品匹配相应的展馆。(填写字母)

2.造纸术的出现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根据以下材料的提示,画出“中国造纸术的传播演变示意图”。

材料:从考古可知,在西汉已有植物纤维(麻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中国造纸术在2世纪便已传到越南,7世纪,通过朝鲜传入日本。丝绸之路是造纸术西传的桥梁,3世纪纸已传到西域地区,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中亚地区,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

人类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木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

——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3.概括上述《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材料中阐述的文化交流特征
2022-12-22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上海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3 .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早期人类社会,各地劳动人民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文化在传播与交流中不断发展。某学校准备举办主题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的展览活动。
(1)根据展品信息,将下列展品匹配相应的展馆。(填写字母)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阿兹特克太阳历

E有“0”数字符号的手稿(3世纪)

F东汉织锦新疆博物馆藏

G记载金字塔建造的莎草纸

H玉米彩陶(7世纪)危地马拉出土

(2)造纸术的出现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根据以下材料的提示,画出“中国造纸术的传播演变示意图”。

材料   从考古可知,在西汉已有植物纤维(麻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中国造纸术在2世纪便已传到越南,7世纪,通过朝鲜传入日本。丝绸之路是造纸术西传的桥梁,3世纪纸已传到西域地区,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中亚地区,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

人类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木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

——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3)概括上述《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材料中阐述的文化交流特征
2022-06-20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世界的马铃薯

材料一   马铃薯源于美洲,被尊奉为“丰收之神”,见证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



(1)请将下列物种与上图中的原产地相匹配。
玉米、甘薯(   )水稻、粟(   )小麦、大麦(   )驯化骆马(   

近代以来,马铃薯传播到世界各地,从“魔鬼的苹果”演变为“便利食品”。

材料二   ……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导致“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上丝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工业革命

材料三   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大部分欧洲人对它持非常不友好的态度。甚至认为其会导致麻风病和.不道德;……甚至在马铃薯被称为“魔鬼的苹果”的苏联,农民在最初的犹豫不决之后开始大规模栽培马铃薯。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茅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的社会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对马铃薯态度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

材料四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囫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明】徐光启《——?_》


(4)结合所学,材料四画线处应为(   
A.《神农本草经》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材料五   20世纪以来,马铃薯被学者誉为“未来食物”。

2007年马铃薯全球产量


收获面积(公顷)产量(吨)单位产量(吨/公顷)
非洲15414981670657310.8
亚洲/大洋洲873296113734366415.7
欧洲747362813022396017.4
拉丁美洲9637661568294316.3
北美洲6158782534530541.2
世界1932773132530244516.8
资料来源:FAOSTAT

(5)根据上表,2007年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产区是(   
A.非洲   B.亚洲、大洋洲   C.欧洲   D.拉丁美洲
E.北美洲
(6)以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7)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马铃薯从“丰收之神”“魔鬼的苹果”“便利食品”到“未来食物”的变化?
2022-02-20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