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自制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轰动了全世界。冯如誓言:“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经过在美国10多年的实践和学习,冯如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械师和发明家,1912年8月25日,广州燕塘人头攒动,天气晴朗,冯如驾驶中国人本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凌空而上,在天空中操纵自如,地面掌声不绝于耳。

——《中国航空报》2012年8月28日《苟无成毋宁死: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殉国一百周年》

材料三   1981年初,经过十年的研制开发,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一一哥伦比亚号终于建造成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用于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航天飞机。1988年11月15日,苏联于莫斯科时间6时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能源”号大型通用运载火箭把航天飞机“暴风雪”号送入太空。这是苏联经过多年研制、试验后首次发射的大型实用型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

材料四   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年9月25日正式入列海军。辽宁号的启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现役航母的国家,也是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众所周知,辽宁号是从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改装而来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南针的发明与“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之间的历史联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冯如发明制造飞机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国争相研制航天飞机的时代背景。指出美苏两国争相研制航天飞机给世界局势带来的主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拥有航空母舰的梦想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可能实现的原因,概括辽宁号入列中国海军的有利条件。
(5)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证。
2020-04-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许多思想史家和文化史家仍然多少认为,中国有过人文科学,但没有自然科学……但是,我们的经验证明,那些不为一般人所知的中国科技成就,信手拈来就可以写满几大卷。有案可查,早在欧洲人注意到太阳上有黑点以前1500年,中国人就在记录太阳黑子周期了;在欧洲人开始研究日珥现象一千年前,中国人已给出日珥系统各部分专门名称;科学革命的关键仪器——机械钟8世纪首先出现在中国,而不是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出现于14世纪的欧洲。欧几里得几何学和托勒密行星天文学无可置疑是起源于希腊,然而还有第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磁现象的知识和基础都是中国提供的,当西方人对磁极性还一无所知时,中国人已在关心磁偏角和磁感应的性质了。

——摘自《李约瑟文集》

材料二   有一次,瓦特从一个学生的口里,听到有关纽昆门抽水机的故事。结果立刻引起他对蒸汽机的兴趣……然而瓦特最初想象的蒸汽机,也是利用大气的压力来推动活塞,这和纽昆门的抽水机并没有什么不同。到后来瓦特在活塞的上面,用蒸汽代替了大气的压力,如此一改良才算发明了真正的蒸汽机……后来瓦特又继续改良,用蒸汽的压力使活塞在上面也能动……瓦特为了把往复运动改成回转运动,就又研究出“曲柄”……结果又被歹人窃取设计图……瓦特又研究出“日月齿车”……瓦特完成回转运动以后,他所发明的蒸汽机就可以用来发动各种机械……瓦特所发明的蒸汽机,就是欧洲产业革命的原动力,的确是一件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大事。

——冯作民《西洋全史》

材料三   中国历年主要科技计划表

年份计划名称研究领域
1983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促进农业发展,加快传统工业更新,鼓励开拓新兴领域。
1985年星火计划抓一批短评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
1986年863计划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   
1988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促进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1988年火炬计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技术等。
1997年973计划农业、信息、能源、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   
1999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2001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2004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

——中国科技创新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约瑟和某些“思想史家”“文化史家”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在观点上的分歧,并扼要说出你支持其中一方观点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归纳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的主要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一件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大事”。
(3)依据材料三,概括科技计划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实施这一计划的直接效果。
(4)综上,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019-12-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原始社会,随着人类的出现,原始的医药卫生活动开始了萌芽。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与文化的进步及社会分工的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早期医药卫生实践和医药知识的积累。商代设有管理疾病的小臣,周朝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管理组织,设置医药官职,规定了他们的职责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古代哲学体系中的“道”、“气”学说被中医学所吸收,成为建构中医学理论的基础。《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来的医学成就,使中医家认识到系统理论总结的重要性。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医学广泛交流,还出现了关于中医在战争中的运用的记载。唐宋时期中医学发展到全盛,政府创办中医教育机构,加快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逐渐向海外传播。从古至今,内科、儿科、骨科、五官科、针灸科、养生等中医学门类不断完善,是中国人民在生产、生活以及同疾病斗争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摘编自李成文主编《中医发展史》

材料二 中医在美国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中期,是伴随着华裔劳工输入不断完成的,1971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赖斯顿报道了自己用针灸疗法消除疼痛的治疗经过,中医在美国受到广泛关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针刺麻醉过程在美国电视台公开播放,在美国引起极大轰动。据统计,在美国亚裔人群中,中国人是第二大族群,美国通过西医师的中医继续教育课程、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中医博士后等项目促进中医在美国的发展。据2008年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全美各种中药店和含中药的保健品店有12000多家,年销售额达20多亿美元,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接受中医的诊疗。

——摘编自陈林兴、江南等《中医药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现状及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中医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中医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医在美国得以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医在海外推广的意义。
2020-02-12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北宋)中央政府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   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仍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火炮技术的进步对近代欧洲带来的影响。
2018-04-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綦江区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高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到明末100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近代自然科学建立起来。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虽然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是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编自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以及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列统计数据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16—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成就表(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编制)
时间
自然科学成就
1543年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
1609年
开普勒提出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等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1609年
伽利略创制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球运动,否定了地球由上帝创造的观点。
1620年
培根发表《新工具》,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初创近代实验科学。
1628年
哈维创造了完整的血液循环理论,冲击了传统的解剖学、生理学观念。
1644年
笛卡尔发表《哲学原理》,将观察和思考作为科学方法的两大原则。
1687年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引力法则解释地球为何绕太阳运行。

材料三 世纪之交,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已展现的科技机遇,西方国家出台了种种举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争取使美国保持科技领先地位。欧盟制定了从2002年到2006年的第六个科技框架计划,以推动成员国研究活动一体化,其最高目标是建设“知识欧洲”。美国2002年全国科技研发经费已达2916亿美元。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的投入为175亿欧元,比第五个框架计划多17%。
在过去50年里,基础研究为计算机、信息技术、遗传工程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突破性贡献。美国联邦政府支持了全美约60%的基础研究,英国政府也将其60%的科研经费支持基础研究。同时,各国都瞄准科技前沿开展工作,信息通信技术、生命科学、纳米科技、环境科技、航天科技等均被各主要国家列为优先领域。
——摘编自《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政策概观》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特点,并举出在前三阶段中中国取得的杰出科技成就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16、17世纪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对欧洲思想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方国家发展科技的政策举措,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2016-11-27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史,它富含传统文化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材料二   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材料三   从宋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北宋政府和私人都编辑和刊印了医药学或医方的书籍:属于医药学方面的有几次增订的《本草》等,属于医方的有《太平圣惠方》等。从唐代以来,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通贸易日益频繁,外国的香药如乳香、龙脑、蔷薇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因而在宋代官私编刻的医药学书籍当中,新药品种得以不断增加,至北宋末年所编刻的《政和经史证类本草》新增药品628种。北宋初年的医书都是辗转传抄的,其中所载经络俞穴部位很紊乱,仁宗初年,医官王唯一设计用铜铸成人体模型,刻画经穴,标注名称,铜人的铸造是北宋医生在医学上的一大贡献。此外,膏丹丸散等熟药的大量制作和应用,也是从北宋初年开始的,熟药的应用较汤药大为便利,这也是中国医学的一大进步。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归纳材料二体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包括外来文化)的具体观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医得到发展的有利因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到明末100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近代自然科学建立起来。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虽然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是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编自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以及其作用。
2020-12-2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朝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今重庆市)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所述,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朝时期,贾思舰《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枚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记述,这表明海外技术的不断传入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