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牛顿的物理学是结构性的与机械性的,可用‘时钟’为譬喻:宇宙是一个奇妙的大机器,经由可以测知的零件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这说明,牛顿的物理学(     
A.阐述了绝对时空的观念B.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
C.引发了工业革命的浪潮D.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2022-09-05更新 | 263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2 . 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人类甚至国家也是一部机器,把本来只适用于描述机械运动的科学提升为一种哲学观点——机械论,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被发现。这主要说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B.力学原理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
C.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D.理性主义破除了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
3 . 有学者指出:哥白尼的天文学和牛顿的力学等,使人类形成了对宇宙的唯物论认知;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类开始形成了科学的生命观;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人类的认知深入到微观世界,形成了新的宇宙观和时空观。该观点意在阐述,近代科学的发展
A.带来了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B.加强了人类对宏观世界的研究
C.推动了欧美工业革命的开展D.影响了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2022-04-17更新 | 674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1858-1947年)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以下各项突破了当时理论物理学状况的是
A.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奠定近代物理学的基础
B.电磁学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形成
D.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与社会的各个领域
2021-05-13更新 | 43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指出:17—19世纪中叶,欧洲经历了历史上最为广泛和深刻的历史变迁。在这一历史时期,欧洲的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些变化的是
①人类的科学时代到来   ②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诞生
③现代派开始主宰画坛   ④生产组织形式根本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1-03-30更新 | 34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约前479年—约前381年)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其著作《墨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总结了力学、光学、几何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知识,最早解释了小孔成像的科学原理。墨辩和印度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梁启超在《墨经校释·自序》中说:“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矣,《墨经》而已矣。”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曾创办吕克昂学园。他几乎在每一学术领域都有研究,著有《工具论》《物理学》等科学著作,最早论证了大地是球形的。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提出著名的三段论。英国科学史专家贝尔纳曾说:“现代科学是直接从希腊科学导来的,并由它备下了一个大纲、一种方法和一套语言。”


(1)阅读材料一,概括墨子和亚里士多德在科学贡献方面的异同。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兵器家龚振麟借鉴英军火轮,并参考林则徐提供的《车轮船图》仿制成“车轮战船”。1905年,清政府成立学部。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通车。

1914年,任鸿隽等一批留美学生,组织民间的中国科学社。1928年,在蔡元培推动下,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研究院。随后,在殷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和甲骨卜辞,筹建了紫金山天文台,还对我国的地下资源作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20世纪30、40年代,涌现出叶企孙、吴有训、吴大猷等一批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国家先后制定实施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取得了人工合成胰岛素、“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尖端科技成果。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2016年,中国科学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5月30日,将成为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特点进行分析。

材料三   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近代自然科学建立起来。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的开发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当今时代,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3)①结合所学,概述世界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3-0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7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这两部伟大的著作
A.标志近代科学诞生B.推动宗教改革兴起
C.实现人类认识飞跃D.揭示社会发展真相
2021-02-01更新 | 25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1届高三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9 .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材料   在大学里,牛顿了解了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的成果,他相信开普勒提出的行星按一定轨道运行的理论,但为什么会这样运动?牛顿对此反复思考。

1665-1666年,牛顿为躲避瘟疫回到乡下。这两年他在物理、数学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伽利略于17世纪初制造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1668年,牛顿制作了第一架反射望远镜。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它用数学表达方式,将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提出的零散理论加以科学整理,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牛顿的多半时间都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当时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的是以观察来验证科学概念的方法,而牛顿则将实验作为得出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他说:“我是柏拉图的朋友,我是亚里士多德的朋友,可我更好的朋友是真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从“继承与创新”关系的角度,阐释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原因。


要求:体现“关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货币印记货币的历史和文字一样久远,他们都是用符号描述世界的方式。下面是一组英镑图案,英镑的正面均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而背面人物各有不同,如图所示:


注①:瓦特的主要合伙人。


结合所学,为上述图片信息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