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2019-10-27更新 | 271次组卷 | 37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段材料突出的表现了
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
C.近代教育促进了科学发展
D.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
2019-05-02更新 | 1056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选考)
3 . 它是近代科学革命的顶峰。它标志着哲学与科学的分离,各自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它不仅确立了近代科学的基本模式,还深刻地影响了该时代的哲学与思维方式,整个启蒙运动的纲领都是自觉地建立在它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据此推知,它
A.标志着西方近代科学的开端
B.挑战了封建宗教神学创世说
C.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奠定了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础
4 . 《现代世界史:从文艺复兴到美伊战争》一书中写道:“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或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旧的天堂被打破了,人不再是造物的中心,”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正式形成
B.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促进理性化思维的发展
C.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文主义背道而驰
D.思想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相辅相成
5 . 这一科学体系,简单说来,是以四个绝对化的概念,即空间、时间、质量和力为基础,以三个基本定理为核心,并用微积分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因果关系。这是一个立足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该体系是
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自由落体定律
D.经典力学体系
7 . 爱因斯坦指出:“牛顿以前还没有实际的科学成果来支持那种认为物理因果关系有完整链条的信念。”这意在说明牛顿
A.拓展了近代物理学的领域
B.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
C.为物理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D.增强了人们的科学信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2019-01-30更新 | 21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下图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涉笔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503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