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17世纪是“科学革命”的历史进程不断推进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各种学院和学术团体往往得到最高层的扶持,列入1662年获得特许证的英国皇家学会或四年后成立的法国科学院……印刷业的传播状况必然可以作为反应教育发展总体趋势的绝好标志。到17世纪,印刷业充分满足大众需求,体现为童话故事、具有真实蓝本的单恋爱情传说、年鉴、占星术书籍和圣徒传记……宗教改革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强调教会信徒识字的重要性……宗教改革使阅读《圣经》具有了重要意义。

——摘自J.M.罗伯茨《全球史大加速时代》

材料二   从17世纪下半期开始,欧洲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得出结论,认为要理解人类真正的历史和命运,无论是依靠对圣经不容置疑的信仰还是习惯性地依赖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的权威都是不够的。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人的本性,必须以此作为研究的主题。而要正确地推动这项研究,就必须采用自然科学家(“现代人”)在天文学、物理学和解剖学领域成功开创的“科学成就”。……在启蒙思想家追求的种种目标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寻找一种真正的“人的科学”。正如亚历山大·蒲柏所说,“人类正当的研究对象,就是人自己”。

——摘自罗伊·波特《启蒙运动》

材料三   近世之欧洲,若以世纪论,每个世纪都有创新,而17世纪每每为人重视不足;实则,这是很紧要的一个时期。上承着培根、洛克的实验哲学,洛克还根据英国的革命写了一份论“政府”的总结性的文字,起了近代政治文化的开山作用,贡献了“政治哲学”;下则启发了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所以,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是方法论的革新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

——摘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7世纪中期以来“普及文化的推动力量”。结合所学简要分析,阅读《圣经》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自然科学”角度归纳牛顿在天文学领域开创的“科学成就”。并简要概括康德在“人的科学”研究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3)指出文中提及的洛克著作。17世纪是“很紧要的一个时期”,为18世纪欧美政治革命和政治实践奠定基础。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科学文化的舶来是明清之际时代性的重大变化,来华传教士与中国士人进行了广泛的思想交流。中国士大夫热切研习探求舶来的各种学理,他们意识到传统科技停滞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第(仅仅)能言其法(技巧),不能言其义(逻辑)”,更新知识必须“缘数寻理”,才能“具存实义”发现规律。伴随着西学的传入与明清更替,天文、地理、人治之学等实学为士人所看重,产生了一批脱离空谈“心性”的新型士人与政治家,诞生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一大批科技成就。

——据陈橹《论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对西方科技的态度与历史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时代许多作家和思想家都具有科学教育背景。他们通过演讲和著书立说将科学理论介绍给公众,最著名的莫过于《大百科全书》……这一时期大学里的教授开始接受牛顿的理论,有的教授向学生展示科学原理,并向公众演示自己的发明。科学会和研究院大量建立,其中许多机构有出版图书和期刊的特许权。1738年伏尔泰出版了《牛顿的哲学原理基础》以向公众介绍牛顿的力学原理。这一时期,还有更多的向外行人讲解科学原理和知识的图书出版。

——据李大光《科学传播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中国相比近代西欧科技传播途径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生活,提出一条与上述材料中不同的科技传播新途径,并简要说明其优点。
3 . 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技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它的规律可用反光镜和透镜来研究,它的颜色可用三棱镜来分析……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

——(英)WC丹皮尔《科学史》

材料二   工具理性不同于价值理性之处就在于它更加强调技术上的精确性和可计算性,以客观结果为衡量依据,而这种“理性”形式与关注客观结果、注重精确性、讲求实践性的科学精神有相通之处,科技进步使后者逐渐由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各领域,从而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特性,现代法律体系、行政管理体系、现代社会科学体系,甚至现代派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工具理性的特征。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德国的崛起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企业与政府合作……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从1886年到1890年四年间,德国六家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出私人投资占优势的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制和社会结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牛顿时代人类对光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以及爱因斯坦对光学发展的贡献。光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请从文化艺术角度举例来说明。
(2)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以近现代物理学的成就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崛起的原因。
2021-12-3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致远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世界格局、艺术等多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交通革新是开启与构建近代交往体系的重要力量,作为交往先导的交通,它运载的、交流的不仅只是货物、人口,还有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不同地区之间往来交往的发展,使得原本封闭的、落后的地区也接触到了先进的文明,面对先进文明,隔绝的地区无法再使自己孤立起来……这就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种扩展和深入,直接影响了全球历史格局的演进。

——摘编自[英]约翰·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革命的表现,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从生产组织形式和科技进步的角度,分析世界一体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19世纪的欧洲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相互促进,物理、化学、艺术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光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下,艺术家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当中……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进行着艺术实践、实践发现,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呈现,他们便依据不同的光线变化忠实地在画布上创造出符合物体真实的色彩变化。

——据李建群,邵亦杨《外国美术史》整理


(2)对光的认识不同时期有所不同,试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为例,简述其有关光学的科学成就。

材料三 不能说天下大势不存在,或者不可预测。波兰银行家布洛赫在1898年出版了一套厚达六册的《未来战争的技术、经济和政治诸种方面》。在这部预言性的著作中,他预测到战壕战争的军事僵局将导致长久冲突,而这种冲突必须付出的经济和人力代价,将使交战国陷入耗竭或社会革命。这本书迅速被翻译成无数种语言,但是对军事计划却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使欧洲陷入大战的,是当时的国际形势。随着全球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日益尖锐的竞争加强,这种国际游戏所下的赌注也与以前大不相同。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大战导致“交战国社会革命”的具体表现,概括大战呈现“长久冲突”的主要特征。
2021-04-0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科技、工业和政治领域内发生的这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因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是如何确立其优势地位的?
2020-12-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德化一中、漳平一中、永安一中三校协作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辈们在各个领域奠定了基础,牛顿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性人物,将许多领域的发明和认识进一步系统化,将科学革命推向了高潮。在数学领域,牛顿开辟了数学新纪元;在光学方面,牛顿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在力学领域,牛顿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统一起来,完满地解决了行星何以按照一定规律围绕太阳运转的问题。

——摘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在科技发展史上,20世纪前半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发生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性变化。这一时期,物理学革命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首先提出“能量子”概念。在普朗克之后,又经过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到1925年左右才最终确立了量子力学这门学科。量子力学的建立,极大地加速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为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准备了理论基础。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改编


(1)材料一说牛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性人物”,结合所学,请从数学、光学、力学三个视角加以简要说明。并结合材料归纳牛顿力学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在普朗克提出“能量子”概念后,“经过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量子力学这门学科”的过程,并用一句话指出量子力学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地位。
2020-12-2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届高三12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 世纪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明清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9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明前期中国的科技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18-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 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及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1)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界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表:


材料2:近代史上,德意志民族也不乏杰出的科学家,像开普勒、莱布尼茨……但这些杰出人物未能改变德国因社会历史原因所带来的总体上的科学落后局面……19世纪下半叶,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据统计,从1851年至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5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而德国占202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材料3:1865年~1913年美国专利注册情况统计表:

年度专利和设计专利注册数其中对外国居民颁布数
1865~1869年10895283
1875~1879年13689634
1885~1889年216661609
1905~1909年332203556
1913年339174212


(1)根据材料1,指出3世纪以后中西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以后西方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2、3,分别指出19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德两国科技发展有哪些特点?
2020-01-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元末明初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特尔吉乌斯》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非常高,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出现“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