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
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
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一味逃避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
3 . 有学者指出,在鸦片战争到来之前,林则徐开始主持翻译英文书报,获知了英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据此分析得出了对英国的基本认识。例如,英国是以贸易立国的,即便鸦片贸易中断,英国为了茶叶等商品的利益,也绝不会对中国开战。林则徐的这一认识
A.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
B.客观分析了战前形势
C.延缓了鸦片战争爆发
D.成为战败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据此可知,该书
A.是当时介绍西方最详实的著作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引发了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D.倡导在中国建立代议制民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刊印发行,书名中的“海国“的涵义是海外之国。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态状况和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四洲志》。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作者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1851年《海国图志》传到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

——摘编自罗炳良主编《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


书评,即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请以《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中关于《海国图志》的相关内容和评述,撰写一个简要书评。(要求:观点明确,联系背景和内容,评论准确全面,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2019-09-07更新 | 159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从1840年到1861年,中国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中西纪事》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
A.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
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C.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
D.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局势
2019-08-20更新 | 564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船厂非徒造战舰也。战舰已就,则闽、广商艘之泛南洋者,必争先效尤;宁波、上海之贩辽东、贩粤洋者,亦必群就购造。”据此可知,魏源
A.主张同列强进行商业竞争
B.希望清政府允许对外贸易
C.强调学习西方科技的意义
D.倡导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于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说:“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最广义的文化冲突。”是西欧的新兴文明对中国封建的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文化的冲击。然而这次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汉唐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大有不同。这次文化冲突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沉痛而悲壮的一页,从此中国人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心理有了重大转变。

——摘自许结《中国文化史(插图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围绕“文化冲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0 . 如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的观点,这些观点都与“中国梦”有关。对于这些“中国梦”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人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梦”
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近代化的“强国梦”
D.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