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C.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2019-09-07更新 | 37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吉安市一中高三上周考一历史试卷
2 .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
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
B.表明“崇洋”思想非常流行
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
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
3 .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这幅漫画最能表达作者意图的是
A.中西结合
B.中体西用
C.科技救国
D.内外兼治
4 . 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据此分析,刘锡鸿
A.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B.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
C.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儒家价值观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
2018-03-01更新 | 173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5 . 传统的经世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经世思想不仅包涵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的振兴实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据此,以下思想可以归入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 . 1876年李鸿章在与英国谈判订立《烟台条约》时,提出“人皆震惊于添口之多,无论口岸非自我准添也,添十口与添一口利害轻审适均,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李鸿章意在
A.极力为自己长期的软弱外交辩护
B.强调中国应该效仿西方开埠通商
C.掩饰清政府长期以来的卖国行为
D.指出中国之所以落后的根本原因
7 .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8-01-14更新 | 113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3届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与林则徐追求根本一致的现象是
A.提出用革命“明公理,去旧俗”的主张B.提倡民主科学大旗,反对专制愚昧旧俗
C.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D.提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变革主张
9 .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人们学习西方的障碍
D.对维新派改革产生消极影响
10 . 经过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中国近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近代化,①是其最早的代表;另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近代化,②是其先驱。上文两序号指的是
A.洋务派   官僚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B.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C.洋务派   官僚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