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B.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2022-01-21更新 | 211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二上第四次月考历史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和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传统经学若不脱胎换骨,其发展便会遭遇很大困难。为此,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孔孟“道统”。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一理学。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新青年》宣传的对象是男女青年。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文劝勉女子不要以被征服者自居,应各自奋斗,脱离附属品的地位,恢复自主的人格,特别指出“夫为妻纲”之不当。他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可以再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1917年《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刊登女子教育、婚姻、职业、权利的文字,希望顺应世界潮流。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理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重点批判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结合所学,从“《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的角度,简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022-01-12更新 | 3935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北省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部分学者提出,不能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旨概括为“反封建”,应称之为“反君主专制",并进一步指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不再是封建制了。这些学者“反封建”的解读
A.主要局限于制度文明层面B.科学地评价了新文化运动
C.是对唯物史观的正确运用D.纠正了中国古代史的偏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8年,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在《克林德碑》一文中认为,义和团的野蛮、保守、排外,根源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1924年9月,已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在《向导周报》上则称,义和团运动的重要性不亚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的不同评价
A.受到其所掌握的史料多寡的影响B.为其特定的政治和思想主张服务
C.由其不断升迁的社会地位所决定D.折射出当时言论自由的社会氛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朝后期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C.自相矛盾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2021-01-13更新 | 181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欧洲启蒙运动源于对宗教神权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旨在“背叛”封建纲常礼教
C.启蒙思想家因“觉醒”与“背叛”的矛盾而求索
D.思想启蒙的历史蕴涵着“觉醒”与“背叛”的变奏
2020-11-03更新 | 514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激烈变革”是指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惊醒了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冲破“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拉开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一潮流,大致经历了新思想萌发、维新思想成熟、民主共和思想兴盛、民主科学思想高涨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等几个阶段。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1)“新思想萌发”阶段,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2)为追求“民主共和”,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指出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
(3)“民主与科学”是近代哪一运动的旗帜?这一运动兴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指出这一时期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发表的文章。
2020-09-2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其中说:“……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文中“变”的含义是(  )
A.变革思想观念B.变革社会政治制度
C.改革教育制度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0 . 张之洞(1837年——1909年),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巨大变迁,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A.中国被迫开始五口通商B.北洋舰队的兴衰
C.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