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西学”指什么?该派别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2)材料二是哪一派别的思想?结合材料二与此派别的主张,分析材料一派别认识的不足在哪里?并分析此派别认识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两位先生是指什么?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展的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018-10-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以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统治阶级在体制内所主导的,旨在富国强兵的现代化运动一再挫败,因而体制外的被统治阶级才不得已进入政治舞台的中心,承担起原本不属于他们的职责……采取的手段也日益激烈和彻底,即从体制内的“自强”运动到对体制本身的改良,再到暴力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中国史学汇编》

材料二   然而,在那个时候,不愿意变的人更多。所以,一方面是沉重的压力:变局迫来,逼使认识深化;认识的深化又推动改革越出旧界。另一方面是沉重的阻力:新旧嬗递的每一步,都会遇到被利益和道德召唤来的愤怒的卫道者。近代中国就在这种矛盾中拖泥带水地趔趄而行。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先后在“体制”内外进行哪些尝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康有为为例,指出维新运动时期他是如何应对“沉重的阻力”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近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2019-06-2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平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宣传的思想有何变化?简要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图片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影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撰写解说词。
2022-06-2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二)
4 . 孙中山在《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中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续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吾党预改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日'革心',皆此之故。”孙中山此处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革命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指易姓和改朝换代,近代逐渐有彻底变化和根本变革之意。维新之意与改革、改良相近。有学者建立近代文献数据库,检索“革命”、“维新”、“改革”、“改良”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在1890-1926年的使用情况如图。图中关键词的变化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减弱B.工人暴力革命的兴起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发展D.救国的主流思想变化
2021-12-15更新 | 1054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对民主观念的阐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多重追求。如陈独秀提出"劳动阶级的民主",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这些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A.对于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B.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
C.认识到苏俄革命在中国的可行性D.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2020-12-11更新 | 1652次组卷 | 25卷引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条例: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文。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019-04-09更新 | 409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宁夏区银川市育才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B.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2019-02-13更新 | 295次组卷 | 26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2019-01-30更新 | 2183次组卷 | 4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平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