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朱熹歿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代表人物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列举宋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一提炼一种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有何显著变化,并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
2019-01-0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出现了以讨论理气、心性为中心的哲学思潮。北宋仁宗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改革出现了高潮,理学应运而生。北宋理学先驱提出或涉及一些理学的基本范畴。宋仁宗庆历年间是理学勃起的阶段,所谓“庆历之际,学统四起”。理学家的看法有分歧,但他们都认为观念形态的“理”是世界的本源,这是根本,先有“理”而后有“气”。历史的盛衰变法也受理的支配,封建社会的纲常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永恒的等级秩序,是天理的体现,是不能被破坏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孔子改制考》的主要观点为:孔子是“托古改制”的“制法之王”,并不是“述而不作”。《六经》所记尧舜之“盛德大业”都是孔子假托古圣先王之言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提出了“三世说”。今文经学中有“统三道,张三世”之说,“公羊三世说”即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康有为用西方近世政治思想将其比附为“专制、立宪、共和”三种政治体制,用以解释历史发展趋势,冲击传统的“敬天法祖”的思想。康有为是孔子道统的继承人,改革也是合于“圣人之道”的,从而为他的变法思想披上一件正统儒学的外衣。

——林培龙等《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刍议》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殊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分析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是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有事崇敬的。

——摘自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改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理学的基本内涵,比较宋代理学与汉代董仲舒儒学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维新思想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指出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并据此说明19世纪末中国思想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2018-11-18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是
A.运动最初的兴起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B.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解放运动
C.都是为同封建思想文化作斗争而兴起的
D.在运动的发展中其思想潮流发生了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它以清晰、精确的白话文代替言约义丰的文言文,用精确性、严密性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这说明
A.白话文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
B.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
C.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5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变法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它在“改变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伐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要》

材料二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直接从事引进西学的工作,而是努力创造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在甲午战后,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比,力量还太弱小,它在政治上虽然有变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愿望和要求,却不敢也不能够同封建制度彻底决裂,康梁“新学”主要不是他们自己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独立创造出来,而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他们的认识还十分肤浅,因此不能不通过传统文化来为外来文化找到民族化的表达形式。在60—90年代,中国社会西学传播的水平还比较低,输入的主要是“西艺”,而很少“西政”,以致“盖当时之人,绝不承认欧美人除能制造……能操练之外,更有其他学问”。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1918年,陈独秀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虽然已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竟存于20世纪吗?在共和政体之下,提倡保存“国是”,当作何解?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中还断然主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的价值。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梁“新学”有何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康梁相比陈独秀对中西文化态度有何新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018-12-1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他(杜亚泉)认为,近代以来,由于达尔文、斯宾塞进化论等所谓西方唯物主义学说的输入,引起了中国社会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急剧变化,而这个变化总的趋向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他认为,近代国人学习西方的一大缺陷,就是完全模仿西方文明而缺乏以固有的“国性”进行必要的整合。……也即如何从中国“国性”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必要的整合,以建立中国“独立之文明”的问题。

——摘编自《新文化运动时期杜亚泉、陈独秀关于中西文化的论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挥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绝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末以前的史实,指出能够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近代中国思想与实践。

(3)根据材料三回答,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2017-12-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因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

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清政府的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众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官学教育“科举嚣张,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公元1179年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并指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书院讲学形式活泼,主讲人不限于本院讲师,还可别请名师做临时主讲或作专题讲授;听讲者不限于本院生徒,四方学士都可前来。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19世纪哥廷根大学数学教授)克莱因特别提倡“走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他长年的积极努力之下,哥廷根大学的整个自然科学终于脱离了哲学领域,并先后成立了数学、天文、物理、化学、技术和机械学院。……1898年,哥廷根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成功谈判,导致了“哥廷根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学促进协会”的建立。……从而成为当时唯一的一所发生了科学重心从人文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转移的大学。

——李工真著《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

材料三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原本是晚清供官吏进修的机构,1917年蔡元培从欧洲留学归来就职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其摆脱了“官员预科学校”基调,设置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语言文学三大部分,聘用大量学贯中西的教师。北大改革的成功部分由于新教师质量高,部分也由于京师大学堂时代便有的师生讨论学术问题的传统……北大在“五四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明显标志着高等教育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费正清等著《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白鹿洞书院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办学理念的异同。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京大学办学理念发生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