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从“夷务”到“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蛮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问题二、从“淫巧”到“长技”

鸦片战争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到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问题三:从“臣民到“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权”话语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1)根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促使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排斥到接受的各种因素。
(3)结合19世纪末一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4)从社会转型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指出材料中三个问题的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