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新文化运动中首倡文学革命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2020-07-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传到西学东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D.是一个不断回归到传统儒学的过程
2020-04-28更新 | 187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鲁迅的《呐喊》《阿Q正传》和《祥林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和《秋》,都是以白话文形式呈现的经典之作。此类作品,文学史界名之日“启蒙主题文学”。该“启蒙主题文学”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
A.彻底推倒了“孔家店”的根基B.废止了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
C.充分暴露了中国人的劣根性D.大大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4 . 20世纪20年代初以梁漱溟、冯友兰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学派诞生,他们主张“援西学入儒”,“儒化、华化西洋文化”,用儒学来会通消融西学。该主张意在
A.强调传统儒学重要性B.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C.扭转新文化运动方向D.重塑民族文化新系统
5 . 新文化运动破坏和扫除了儒学的僵化躯壳及束缚个性的腐化部分。但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反而推进了“五四”后传统儒学的现代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B.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
C.背离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轨道D.推行全盘西化路线
6 . 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发起了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文明史中,有多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其实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的重塑。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价值观体系能推动社会深入持续地发展进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体系不能随着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变动,那就不仅有观念滞后于社会之嫌,而且价值观体系的反作用必将阻碍社会的发展。

                                                                                             ——摘自《现代化的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 . 1923年梁启超曾言:“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梁启超这段话
A.解释了中体西用的局限B.表彰了辛亥革命的贡献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转型D.分析了新文化运动起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学者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此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
B.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
C.忽视了个体的自由与解放
D.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0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下图第一期的封面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这反映出
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B.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向
C.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