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洋学术输入以来,中国人对是之态度,亦经数变。现在文化前途的改变,乃是整个社会组织的改变,并非一枝二节的问题。这个问题,乃中国与西洋之所同,而非中国之所独。具体言之,即是中国与西洋,以及全世界的各民族,沿都要携手相将所走上一条新的径路。其间固无一个民族,下能够守旧而不变;也断非那一个民族,尽弃其所固有;而仿效别一个民族的问题。因为照现状;彼此都是坏的,而且坏得极相像,一切现象,都是整个社会的一枝一节,其变化,都是受整个社会的规定的培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更》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8-29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04年,陈独秀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主张用“最浅近最好懂的俗话”来办报。该报“价格便宜,穷人也可以买得起”,很快声名鹊起,发行仅半年,销量即达数千份,当时,陈独秀此举有利于
A.推动文化平民化B.深化文学革命
C.促进教育平等化D.宣传马克思主义
2021-08-29更新 | 34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6年,钱玄同认为“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十余年后,他却提出“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这种不同时期的认识差异反映了
A.历史研究从来不客观B.作者全盘否定封建文化
C.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D.个人认知受到时局影响
4 . “她”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明的女性新代词,中国首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于1921年7月第13期以后,启用“她”字指代女性和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解放画报》第12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大秤碇压住,动弹不得,秤砣上写着四个字“男统主义”。

图2《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刻有“经济”二字的石柱上,她一旁放置了写有"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词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的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么?”

图3《解放画报》第17期(1921年),其题词为:“她受过四千多年束缚,已经半身麻木。现在有人扶着她走,总该起来活动了。”不仅以女性指代祖国,且以女性来搀扶她醒来活动。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结合时代背景,对三幅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解读。
5 . 1921年,新文学团体一一创造社成立,并逐渐从提倡天才、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向革命转变,创始人之一的成仿吾提出这样的公式:(真挚的人性)十(审美的形式)十(热情)=(永远的革命文学)。这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注重民众文化的普及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文学革命从人性和情感层面立论D.中共成立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五四以后的新思潮,除马克思主义外,还有无政府主义、社会改良主义等多种西方学说。中国的先进分子在传播、接受新思潮的过程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体现的正是科学、民主思潮倡导的不盲从、一切诉诸理性的科学精神。”该材料旨在说明
A.新文化运动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诞生B.当时中国社会流行多种西方的学说
C.民主和科学奠定了中共诞生的思想基础D.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正确革命方向
2021-04-25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新青年》杂志第一期第一号封面人物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陈独秀撰文指出,中国国民“不能食力者,必食他人之食,不思创业者,自绝生利之途”,造成“民德由之堕落,国力由之衰微”。由此可见陈独秀主张
A.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B.培养拼搏进取的新国民精神
C.走振兴工业的实业救国道路D.组织工人阶级建立工人政党
2021-04-16更新 | 69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福建卷)02
8 . 1902年前后,梁启超大量撰文,号召开展国民性改造运动,培养“新民”。此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吸收了该思想,认为“造因之道,首在树人”,只有培养没有劣根性的新青年才能救中国。这表明梁启超的主张
A.推动了新式大学的创办B.启迪了新文化运动
C.反思了辛亥革命的教训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初,刘师培说:“海波沸腾,宇内士夫,痛时事之日亟,以为中国之变,古未有其变,中国之学,诚不足以救中国,于是醉心欧化,举一事革一弊,至于风俗习惯之各不相侔者,靡不惟东西之学说是依。”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存在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B.民众盲目地排斥西方文明
C.士人对学习西方达成共识D.民主革命的思潮风起云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9年,我国知识界兴起了整理国故运动,认为国故(我国固有的文化)中有“国粹”,也有“国渣”,要“博采参考比较的资料”,把这两者分清楚;治史的目的是“明变、求因与批判”。这一运动
A.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B.弘扬了传统的史学价值
C.具有全盘西化的倾向D.适应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