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道: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作者主要说明
A.唤醒民众思想觉悟
B.极力推崇人民主权
C.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D.立宪代表人民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下图),封面从结构上分为两部分:上面由副标题“LaJeunesse”(法语:青年)与一群讨论的青年组成;下面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头像。据陈独秀解释,设计这样的封面并非偶然。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宣传实业救国思潮B.借媒体发动留学生
C.突出兼容并包方针D.高举民主科学旗帜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困境,首先在于文化认同的两难。他们接受的教育是西方的,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他们不自觉地离开中国,却又对中国投注了全部的心力。第二个困境则是上层与下层间的困境。他们多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不懂得民间疾苦,心中虽想为百姓谋福利,却往往不知道民间百姓的需求为何。内外的间隔、上下的间隔,使得知识分子基本上处在内心扯裂的情况。他们急于改造中国,拉近中国与现代、百姓与上层的差距,又发现无法靠慢慢地改革来实现理想。这一百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可说是担起了超人的工作,但他们只有一双泥腿,泥腿撑不住铜头、铁臂。

—摘编自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结合材料与所学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改造中国”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克认为,政府应该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但是,人民应该拥有最高权力,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政府不能履行契约所规定给它的、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安全的责任。洛克清楚地阐述了政教自由主义的哲学思想,这种自由主义成为17世纪英国和荷兰思想界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宗教宽容、强调商业和工业的重要性、对个人劳动所得的尊重、重视正在涌现出来的中产阶级、拥护所有权和监督权、拥护人人平等、重视教育等观点。此外,自由主义由于强调解除教会和国家的强制性征税,所以它在过去和现在都体现出高度的个人主义的色彩。洛克的哲学和政治理论明显地影响了美国的开创者,并几乎成为大多数美国人的第二天性。这种哲学与牛顿的经验主义一起给伏尔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他把这种哲学的精神和观念带回到法国。

——摘编自【美】古德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提出了“健全的个人主义”作为自由人格的典范,然而,“健全的个人主义”除了西方的思想资源之外,还有中国先奏传统的影响。胡适认为精神当以物质为基础,提出“实际的仁爱论”,引进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思想。试图推进抽象的儒家之爱。同时他主张知耻、孝悌等传统道德条目,重新考量“忠恕之道”。主张尊重他人的主体性;他还批评孔子的中道立场,主张狂狷人格;他反对以孟子为代表的“独善的个人主义”,主张“成器论”,突破了儒家传统的成德论。胡适的自由人格论……具有某种圆融性。

——摘编自蔡志栋《先秦诸子与中国现代自由人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对近代欧美国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克的自由主义与胡适的自由人格论内涵的异同,并说明其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新青年》自问世到终刊,所发表的“民主、科学”专题文章不过数篇。但到1919年陈独秀却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在陈独秀看来
A.“民主、科学”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B.“民主、科学”的社会进步意义已经显现
C.新文化运动已改变了其性质和方向
D.“民主、科学”的观念已为人们普遍接受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贽深刻揭露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打破了对封建时代最高的思想权威孔子的迷信,认为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于孔子,因此决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他辛辣地嘲笑道学家对孔子的顶礼膜拜,是一犬吠影,众犬吠声。李贽又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他指出:“六经、《语》《孟》”,“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

——摘编自孙开泰《李贽的反道学思想》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先进分子、广大青年和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曾乐山《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李贽、陈独秀有关儒家学说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贽、陈独秀二人思想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9年5月执教于北京大学的另类国学名师黄侃在《时报》撰文说:“余与蔡孑民(即蔡元培)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决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这是因为蔡孑民主张
A.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
B.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C.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D.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重大缺陷是
A.缺少坚实的社会基础
B.对权威的蔑视与挑战
C.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具有崇洋媚外的特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启蒙运动是对传统中的希腊道路的复归,它所反对的是神性的宰制性垄断。欧洲启蒙运动张扬科学精神把启蒙推进到人的主体性层面,使人摆脱一切愚昧与迷信而获得自由,用人的智慧重新认识与创造历史。在西方的启蒙进程中,启蒙与传统表现为一种回归关系,它的反传统并没有打破整个西方文化体系的构架。

——摘编自骆徽等《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也注意到启蒙张扬个性的一面,但由于国家与民族的存亡危机,并未像西方启蒙运动一样进入到深层的理性与自由去揭示启蒙意义,而是把启蒙定位于科学与民主这样一种外显的范畴。五四启蒙运动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宗法制度,开启了人的思维悟性,以现代理性战胜迷信。中国的启蒙运动面对的是一个帝制结构的农民社会,半殖民地农业中国之现代化的课题。因此,中国启蒙的基本困难在于匮缺自由主义现代性赖以生长的西方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与西方内源性启蒙相比,中国启蒙运动肇端于中西文明的冲突,是由西方现代性激活的外源性启蒙运动,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之间具有深刻的价值断裂性。

——摘编自穆允军《文化比较视域下“五四”新文化运动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导致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同于西方启蒙运动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函一1907年。近仁老叔大人尊前:半年之中通问殊少,吾叔或能谅我懒也。日前,乃以儿女之私,辱吾叔殷殷垂示,侄非草木,宁不知感激遵命。……老叔欲得何家诗集者,请以书名见示,当为老叔得之也。此颂道安!侄骍顿首函二1914年。近仁老叔足下:得六月十三日手书,喜极。此函之前,曾有一书,收到后已奉答,想曾达览矣。……近读何书?亦乞见示。匆匆奉白,即祝珍摄!并请菊坪夫人秋安!适顿首函三1917年。胡近仁君:匆匆一别,已隔百余里。……此法无论如何,终有益无损耳。匆匆不及见湘帆一别,见时乞代致意为荷。菊夫人处亦望致意。适函四1920年。老近:谢谢你的信。我的病好些了。……可惜我病中不能细谈诗。我的女儿名素菲,身体还好。你们修县志,修的怎么样了?适

——摘编自《胡适书信集》

(注:以上信函为胡适与胡近仁小叔来往信函。1910—1917年胡适留学美国。)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初中国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