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明国时期影响比较大的中西医之争发生过四次:1920年余云蚰与杜亚泉的争论;1929年废止医案的争论;1934年发生在《大公报》《独立评论》上的“所谓国医的问题”的争论;1941年国民政府参政会上的傅斯年、孔庚争论。下表为部分名人在论战中发表的主要观点。
任务论战中发表的观点
余云岫
(1929年)
“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选展。为民族进化计,为民生改善计,不可不取断然手段。此乃国家大计,非区区主奴之见也。”
傅斯年
(1934年)
“只有中医、西医之争,真把中国人的劣根性暴露得无所不至!以开了四十年学校的结果,中医还成问题!受了新式教育的人,还在那里听中医的五行、六气等等胡说!……到今天还在那里争着中医、西医,岂不使全世界人觉得中国人另是人类之一种!办了四十年学校不能脱离这个中世纪的阶段,岂不使人觉得教育的前途仍是枉然!”
孔庚等中医药界人士
(1941年)
“一曰民族主义,西医主张废置中医中药,尽改西医西药,使我全民民族之生命,操于西医西药之手,此亡族主义也。二曰民权主义,西医以极少数之意见,乃处心积虑,利用时机,欲以压迫数百万之中医界,不顾民权,莫此为甚。三曰民生主义,吾国业国医国药者数百万人,西医竟欲尽以西医西药养其席,招致外宾,为座上客,挥使同胞无啖饭地,民生主义之谓何!”

——据邓文初《“失语”的中医-——民国时期中西医论争的话语分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2-01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西学东渐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线索和话题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百年之中,西学输入,或由政府规划,或出个人胸臆,或为西人控制,或系华人主持,尽管他们终极目标各有不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吸取、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中国社会的变动曲线,也就成了西学东渐的主线。综合百年历史,可以清楚的发现,西学东渐是围绕以下几儿个主题展开的:第一是了解世界,第二是求强求富,第三是救亡图存,第四是民主革命,第五是科学启蒙。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中西学东渐的一个或多个时代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不同的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相同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三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

——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促使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因素,从政治、思想文化两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近代前期民主思潮演进的相关史实,就“思想的价值与力量”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主要事迹
严复
18541921
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
邹容
18851905
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开始撰写《革命军》。19035月《革命军》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
鲁迅
18811936
1902年到日本留学。1906年弃医学文。1918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周恩来
18981976
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少年时先后在东北、天津等地求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组织成立觉悟社。19201924年在法国等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话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话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近代中国的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必然带来思想层面的变化。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倡导西学反对传统,从而使一个个新思潮与救亡图强的政治运动相伴而行。早期的思想启蒙就是因为没能完成对中国的深层文化——人们的观念、心理、意识的更新,致使他们在政治上的救亡运动也不能成功。

——姚晔《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思想启蒙的历史贡献》


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如图是中西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



与西方相比较,围绕“中国近代化历程”,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学家李时岳认为:近代中国存在向下沉沦和向上发展两种趋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从独立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这表现为向下沉沦的趋向;另一方面,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封建经济结构解体,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表现为向上发展的趋向,在这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讲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以“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向”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0-08-2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四新文化运动被普遍视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它意味着思想的自由,人性的解放和理性的复归,但同时很多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非但没有造成文化断层,还发展了传统文化,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必须改造传统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一定的内发性,可看作是中国文化传统所内蕴生命力的现代表征;在基本的精神方向上,20世纪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

——摘编自《五四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的一点思考》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五四新文化与传统文化”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人本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仁”的提出,是对“人”的发现……仁的内容虽然丰富,但其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三点:克己、爱人、复礼。克己复礼是为了更好地去爱人,爱人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达到“仁”的完美境界,这两方面互为表里,精神层面与行为礼数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人本思想的核心在于“善”。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做的,不是去找出事物的本质,而是要发现那个把世界万物安排得如此合理,如此井然有序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善”。苏格拉底认为这个“善”就在人的心灵中。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孔子和苏格拉底人本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蔡元培“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又有人得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结论。

——摘编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