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完美个体的追求通常就是“多才多艺”的个体。布克哈特这样描述道:“当这种对于最高的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坚强有力、丰富多彩并已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人文主义者强调发展个人的完整能力,并通过文学艺术等手段呈现完整的人的个性。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的泰斗费奇诺.....强调人要达到超越性的境界就必须从个体的感官感应入手。从自然中见精神从精神中升华个体的感性自然。

——摘编自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之“新”, 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按照胡适的观点,“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郁达夫亦指出:“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思潮。即这种“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现”的思想表征。

——摘编自高力克《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个体精神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个人主义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个人主义产生的相似原因。
2020-03-2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TOP20三月联考(全国II卷)文综历史试题
2 . 历史概念的变迁。

“西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概念,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汉书·西域传》提及西域,包括西域都护府管辖下的今新疆地区,以及大月氏(中亚古国)安息(西亚古国)等广大地区。《后汉书·西域传》提及的范围扩展至大秦
宋代开始出现“西洋”一词。元代《中庵集》曾提到“西洋”,后人考证是指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元代《冀越集记》称:“广州舶船出虎头门始入大洋……西洋差远,两岁一回”
清初,张潮的《昭代丛书》中收入了来华传教士南怀仁编写的《西方要纪》一书,称:“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大西”
1918年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中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应该尊重民权,法治,平等的精神……相信科学是发明真理的指南针”
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会谈时说:“国际上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西方国家也是铁板一块。现在我们知道了,情况并非如此”


阅读上述材料,对中国人“西方”概念的变迁进行解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上半期中国主要史学思潮

史学思潮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
“新史学”梁启超《新史学》(1902)“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新历史考证学王国维《古史新证》(1925)“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   ”补正“纸上之材料   ”。
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1919)“中国旧有的学术,只有清代的‘朴学’(考据学)确有‘科学’的精神”。
唯物主义史学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1920)“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换句话说,就是经济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从材料中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3-0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文综测试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7-18世纪启蒙运动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
19世纪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开展
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
1898年6月戊戌变法开始
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911年武昌起义
1978年21月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语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告

一、国势陵夷,道表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

二、今后时会,一举皆有世界关系。我国青年虽处蛰伏研求之时,然不可不放眼以观世界。本志于各国事情,学木,思潮,尽心灌输,可备攻错。

三、本志以平易之文,说高尚之理,凡学术事情足以发扬青年志趣者,竭力阐述,冀青年诸君于演习科学之余得精神上之援助。

四、本志执笔诸君,皆一时名彦,然不自拘限。社外撰述,尤极欢迎。海内鸿硕,有佳作见惠,无任期褥。

五、本志特辟通信一门,以为质析疑难发抒意见之用。凡青年诸君对于物理学理,有所怀疑,有所阐发,皆可直城惠示,本志当尽其所知,用以奉答,庶可启发心思,增益。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1915)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到列强的入侵,西方文化占据绝对优势,乃至我们文化自信渐渐渍散,国人产生文化自卑心理,把中国的落后归结为思想的守旧、文化的过时。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在学习西方制度文明的路径中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反传统的思潮,并被一部分知识分子所接受。文化不自信、文化自卑的论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全盘西化论,二是历史虚无主义。二者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不断寻找植根于中国国情与优秀文化的道路。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自信一点一滴在人民心中树立起来。

——摘编自袁宏禹《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2-10更新 | 35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上半期中国主要史学思潮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从材料中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如表是某段历史时期的著作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著作内容摘要或简介
1637年《天工开物》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如火炮铸造法等。
1639年《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1761年《梅氏丛书辑要》把西方科学知识与中国传统天文历法、数学结合起来阐述。
1843年《海国图志》西洋炮、西洋船等近代军事科技资料无不汇聚书中。
1845年《康輶纪行》旨在知彼虚实”“徐图制夷,以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
1846年《海国四说》对美国和美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简要记叙。
1861年《校邠庐抗议》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894年《盛世危言》提出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
1898年《日本变政考》详细叙述日本明治维新期间议会、宪法、选举等方面情况。
1902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铁血行之,仿效华盛顿革命自立,或可以保国民。
1903年《革命军》制订建立自由、独立、平等的中华共和国的25条政治纲领。
1915年《敬告青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年《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1918年《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采用某一合理尺度,对这一时期的中国思想发展进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9年8月17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联合主办了以“近代中国的‘关键词’和‘主义’话语的多元性”为主题的学术会议。

通过会议的深入交流,与会学者初步总结出有可能对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和思想影响最大的十大关键词:“革命”、“民主”、“科学”、“民族(国家)”、“进化(进步)”、“自由”、“平等”、 “文明”、“社会主义”、“变法(改革)”。


从上述十大关键词中任选两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启蒙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是在民族存亡的压力下有识之士为国家寻找出路而选择的结果,这就决定了启蒙与救亡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启蒙知识分子在启蒙者和救赎者的双重角色中,所追求的现代理念和现代制度,以及现代文明,最终在‘救人’与‘救国’的双重诉求中走向‘国’”这是中国近代启蒙和现代化的独特之处。救亡的目的性导致启蒙思想没有成为启蒙者的政治信念,没有内化为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理论精神,而是使之服从于救国的政治情怀,把它用作达到外在治国平天下政治目标的工具。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提出自己对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看法,并予以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