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文明史中,有多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其实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的重塑。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价值观体系能推动社会深入持续地发展进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体系不能随着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变动,那就不仅有观念滞后于社会之嫌,而且价值观体系的反作用必将阻碍社会的发展。

                                                                                             ——摘自《现代化的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现在打了败仗,知道西方船坚炮利的厉害,才不得不急起直追,想学到西方的科技。这就决定了中国学习西方纯出于功利观点。这个观点基本上支配了思想界、知识界……当时所译之书主要为科技与法律(国际法),并没有接触到西方文化本身的特质,特别是没有接触到西方的宗教……而士大夫则只想学西方的船坚炮利。由于自始即不注意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自我”或“个人”的意识便无从了解。

——摘编自余英时《近代中国个人观的改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指出一种特点即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蒋廷黻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就成了这个阶段的主题。他提出回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恳途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第人领子的变法运动为第二个近代化方案,以义和团逝动或日辱逝动为第三个近代化方蒙。这些方案最后都失败了。于是他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教育、经济,而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细是不中用的。换句语说,我国到了近代要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恩,解述须史论结合)

4 . 材料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期口号
1861—1899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
1900—1909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20—1929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打土豪,分田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中这一时期口号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9-11-06更新 | 373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材料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被动地吸收外来文化,而是把外来文化加以‘中国化’,纳入中国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以保持中国的固有发展格局与方向”。


根据材料提取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国学”的观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末,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阶段时间内涵
第一阶段晚清到辛亥革命国学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其出发点是本于爱国主义的立场、着眼于政治的救亡。
第二阶段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人们关注的不是把国学作为国家兴亡的文化基础,反而是从文化的角度,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来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
第三阶段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国学的关注,既不是强调政治,也不是突出文化,而是注重如何发展学术研究。

——据陈来《近代“国学”观念的发生与演变》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一到两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以降,中国在时间上进入了近代史,在空间上也进入了世界史。与此同时,中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传统断裂、秩序脱序、意义丧失的危机。在文化危机和冲突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也自发和自觉地进行文化选择。根据近代历程可分为三期:第一期是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承认器物上不如“夷人”,于是“师夷之长技”;第二期是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承认制度上不如对手,于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制;第三期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承认文化上不如西方,于是高扬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学习西方文化。近代文化发展的历史缺陷,在于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救亡和革命两个历史主题时,相对地忽视了全民族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民族意识的觉醒,不能代替和改变文化与科学落后的状况。

——摘编自周朗生《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及其现代启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的中国近代“文化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近代史上,面对生死存亡的民族危机,新型士大夫群体、知识分子群体都在悲愤地探寻如何摆脱被西方列强鱼肉、实现民族自强与独立的出路。于是,从甲午战争至19世纪20年代,围绕救亡图存展开的争论,大的思想辩论达7次之多:

时期思想辩论
甲午战败告急时“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之争
“学校”与“科举”之争

“八国联军”瓜分中国之时
“革命与改良”之争
“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之争
“欧化”与“国粹”之争
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新道德”与“旧道德”之争
“中西文化”

——摘编自宫京成《浅论中国近代报刊对社会思潮的传播与影响》


提取材料有关信息,围绕“思想辩论”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整合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史实展开阐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根据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化特点”这个中心,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整理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