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青年》《新社会》《新教育》《新妇女》《新学生》等,有数十种之多。由此可推知,当时
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
2 . 近代中国人的道路探索

材料一   梁启超曾把近代国人的思想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甲午败于日本,想到堂堂中国衰败到这田地,都因为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材料二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

材料三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近代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和“文化”上的不足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写出一个对应的历史事件;从中任选一件,概述其历史作用。
(2)指出材料二“纲领”通过的时间,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纲领”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
(3)指出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简述“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理由。
3 . 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年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这一论述旨在强调
A.重新施行洋务新政的可能性B.改变立宪共和政体的迫切性
C.推进思想文化革新的必要性D.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2021-11-09更新 | 486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由此可见他提倡
A.民主与科学B.兼容并包C.君主立宪D.尊孔复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研究历史要坚持“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下列观点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激进派反封建之需要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了推动手工行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与“西用”均落后于时代潮流
D.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导致变法失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
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
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2021-09-12更新 | 5048次组卷 | 38卷引用:广东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历史记录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毛泽东问陈独秀、李大钊:“先生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是落后的传统文化吗?”陈独秀:“当然不是”。毛泽东又问“那先生为什么要大力批判传统文化?”陈独秀说:“因为有的人把传统文化当作治国救国的指导思想”。他们的谈论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有利于反思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B.为科学理论的到来开辟新天地
C.培养具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青年D.探寻救国救民的民主革命道路
8 .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有了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2)根据材料二概括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是如何思考国家出路的?并简析三段材料的历史联系。
2021-05-0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2021-05-01更新 | 75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晚明,新的市民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下,李贽将真情感的抒发与深刻地揭露道学家们的极端虚伪性联系起来。……从李资生存的时代来看,晚明是资本主义萌芽初期,手工作坊不断出现,逐渐代替了自然经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

——肖国华《李贽的儒学情结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充分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他们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这种肯定人的世俗生活的态度和行动深深触动了每个人的灵魂。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已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句名言。

——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材料三   尽管新文化运动深深受到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影响,但它对中国后来的影响与文艺复兴运动带给西方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新文化运动复兴的不是中国自己的传统精华,而是西方传统的内涵。而作为中国文化的传统一儒家思想,在这场运动中反而被打倒了,至少说它对中国人的影响减弱了。

——薛超良刘思悦《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李贽思想主张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特征。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