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已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思想变革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2023-03-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大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青年》《新社会》《新教育》《新妇女》《新学生》等,有数十种之多。由此可推知,当时
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
3 . 近代中国人的道路探索

材料一   梁启超曾把近代国人的思想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甲午败于日本,想到堂堂中国衰败到这田地,都因为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材料二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

材料三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近代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和“文化”上的不足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写出一个对应的历史事件;从中任选一件,概述其历史作用。
(2)指出材料二“纲领”通过的时间,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纲领”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
(3)指出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简述“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理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上非难本志的人,约分二种:一是爱护本志的,一是反对本志的。……这第二种人对于本志的主张,是立于根本反对的地位了。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德先生即民主,赛先生即科学】,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耍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大家平心细想,本志除了拥护德、赛两先生之外,还有别项罪案没有呢?若是没有,请你们不用专门非难本志,要有气力、有胆量来反对德、赛两先生,才算是好汉,才算是根本的办法。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原载《新青年》61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新青年》杂志宣传民主科学思想遇到强大的社会反对声音时,陈独秀以怎样态度对待自己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思想主张的社会根源,并对陈独秀思想主张作简要评价。
2021-12-2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争论广泛而激烈,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批判旧思想和旧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差异性;杜亚泉等人维护儒家文化传统,强调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这说明
A.新文化战胜了旧文化成为主流思想B.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具备科学的态度
C.这场激烈争论使问题得到真正解决D.知识分子的救国之路仍在探索之中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之现代化之由器物而制度而观念的演进,正是对全球转型之“工业化”“理性化国家建构”“进步论意识形态”三大挑战的回应。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由进步论意识形态推动的中国文化古今转型的思想革命。

——摘编自高力克《五四的思想世界》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1-30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年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这一论述旨在强调
A.重新施行洋务新政的可能性B.改变立宪共和政体的迫切性
C.推进思想文化革新的必要性D.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2021-11-09更新 | 485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由此可见他提倡
A.民主与科学B.兼容并包C.君主立宪D.尊孔复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大学历史系教授汤奇学认为,新文化运动期间国语(白话文)取得决定性胜利对提升全民族文化程度,输入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国语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变革的需要B.文言文晦涩难懂C.白话文通俗易懂D.政治制度的变革
2021-10-29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1590年)

材料二   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年)

材料三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1)归纳材料一中李贽的基本观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什么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
2021-10-28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