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1 . “延安的窑洞有马克思主义”。表中的文章、著作都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所创作,空白处应为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论联合政府》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论人民民主专政》
2 . 1938年,毛泽东提到“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他意在强调
A.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总结革命的实践经验D.学习经典马克思主义
2021-10-12更新 | 28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939年年底,毛泽东曾说他读了上百遍《共产党宣言),并表示以后“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他在读书过程中,不仅将所读的内容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还把读书时自己头脑里所想、所思、所动等都记下来,表达出来。这反映了毛泽东
A.践行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原则B.强调实践经验主义的重要性
C.推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D.极力呼吁全国人民解放思想
4 . “需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范围更广大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一句话,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这出自于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
5 . 思想争鸣和思想解放,青睐的是思想相互碰撞和思想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良派与革命派在甲午战争后相继登场的初期,即以各自的思想主张表现出了它们的不同面貌。但在维新运动的高潮中,互不干预,且以互为中国的前途履险而默认。但到1903年,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中公开宣布:“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他的话表达了对改良派的失望,同时又明确地划分了革命与改良两个阵营的界线。章太炎在同一年发表的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文章,则用更加尖刻的语言说明了两者的对立,从而揭开了革命和改良大论战的序幕。

——选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气象

《新青年》(月刊)新潮社全国教育联合会要求政府正式提倡白话文
《每周评论)(周刊)国民社教育部训令国文教学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新潮》(月刊)平民演讲团教育部下令废除所有文言文教科书
《国民》(月刊)少年中国学会19181919年制定了汉语“注音符号”
《少年中国)(月刊)工读互助团10201921年白话文被公认为“国语”

——改编自(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材料三   中共的成功依靠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他们一定要在理智上深深相信党的路线的智慧。路线的正确性一定要用理论原则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件事的完成是逐渐创造了一套在西方通常称为“毛主义”的概念,在中国则比较谦虚称为“毛泽东思想”。它代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它的普遍原则用之于中国的特定情况。

1977年召开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说“在延安中央党校,毛泽东同志亲笔题的四个大字,叫“实事求是”。我看大庆讲“三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我认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就是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这些话显然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稍后若干重要事件的发生或重要路线的制定,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整理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思想主张”的角度指出20世纪初期革命派与改良派表现的“不同面貌”,并阐述章太炎在揭开“革命和改良大论战”“序幕”中所做的贡献。
(2)阅读材料二,归纳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呈现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些“新气象”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创造”“毛泽东思想”的典型事例。②材料三中邓小平反复强调的“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扼要说明1978年“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要事件”或“重要路线”。
2021-10-0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是不行的。据此可知毛泽东
A.主张国共合作领导中国革命B.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
C.论述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D.认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学者指出: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始终立足于
A.现实国情B.社会主义C.武装斗争D.经济发展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民革命是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革命问题。

材料一:(贫农)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到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农民问题只是一个贫农问题……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作为土改的第一个阶段和“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反对恩赐……实现“土地还家”。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通过推翻旧政权,代之于人民政权,彻底砸碎旧秩序,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结构……我们已经在北方约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要肯定这个伟大的成绩。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龚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毛泽东对农民革命问题的主要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
(2)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应如何引导农民革命?
2021-09-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11章国共十年对峙
9 . 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也是历史研究、政策调整、理论创新等具体工作的指导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6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详尽地列举了中国共产党的优点:”一、组织严密。二、纪律严厉。三、精神紧张。四、手段彻底。五、军政公开。六、办事方法:调查、立案、报告、审查、批准、执行、工作检讨。七、组织内容:干部领导、由下而上、纵横联系、互相节制、纠察彻底、审判迅速、执行纪律、主义第一。”有趣的是,1949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也特地讲了工作方法的问题。他把掌握良好的工作方法看作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招,并视为能否进京不当李自成和能否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后来还说,“我们跟蒋介石和日本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主要一条经验是,要同群众结合起来。”

——摘编自张太原《从蒋介石日记看中国共产党的优胜之处》

材料二   1938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一致性”命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自觉进行了理论探索,高屋建质地解决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辩证关系。“如何在民族解放战争中体现阶级斗争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实施的许多政策,就是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统一起来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左玉河《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中国共产党政策调整中的理论思考》


(1)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国共产党“优点”的看法双方都认同的是什么?谈谈该日记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优点”的记载有何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行理论探索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这一论述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新民主主义论》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