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 . 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       
A.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
2020-02-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3 .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而和谐思想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请概述人类历史上“以人为本”的和谐思想及给我们的启示。
4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成果就是……解决了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开展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坚持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

——付丽、冯广通《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轨迹》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这一原创性贡献具体表现为新论断、新命题、新理念……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孙菲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和主要内容。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20-02-0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国新力作《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将中共党史用“精神”串联起来,涵盖党的创建与红船精神、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延安岁月与延安精神、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解放战争与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与国际主义精神、建国30年与爱国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与时代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十个主题。该书以事实为依据,既有原因分析,也有理论归纳;既是一部理论宣讲方法的辅导读物,也是一本党史知识普及教育的参考读本。

——摘编自人民网《(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出版》(2018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参照上述作品的“党史讲法”,另选主题讲述党的发展历程。(要求:主题明确、突出发展历程,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6 . 中国的“世界观”

材料一   (清乾隆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材料二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中英《天津条约》第五十一款广东在籍侍郎罗惇衍在《天津条约》签订后,在奏疏中诉说当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虞和平《从“夷务”到“洋务”》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问题:
(1)概括材料一乾隆帝的“世界观”。
(2)概括材料二中国人对世界的新认识,并简要分析原因。
(3)指出材料三先进中国人“世界观”的新转变。
(4)根据材料四,例举新中国“世界观”发展第三阶段,中国政府为践行“和谐世界”理念所作的努力。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世界观”转变的认识。
2019-02-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作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作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作个人幸福的体现。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评议“幸福观”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150字左右)
2019-01-30更新 | 7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江西景德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1978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重量向重质转化
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D.国家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总结过:“故康氏之尊孔,并不以孔子之真相,乃自以为所震惊于西俗者尊之,特日西俗者所有,孔子也有之而已。”所以,在他的设计中,立孔教也好,托古改制也罢,会给政治变法带来更多的合理性依据,甚至可以赢得保守知识分子的赞同。

材料二   “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我设计的这件服装,有人就用我的名字来称呼它,叫‘中山装’。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扣子,这是让人们记住,永远不要忘记人民,就是我们的‘民族、民权、民生’——就是三民主义。”

——选自《孙中山演讲录》

材料三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材料四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1)西方启蒙思想成为近代中国传播西学的武器。据材料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理论宣传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其实践结果有何不同?
(2)你是否认同材料三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材料四中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哪些?谈谈你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

10 .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总能带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个运动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因为在运动中天才辈出,灿若群星,他们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写出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方面的著作。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的社会送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魏源可能是战后第一位体会到时代已开始在变与西方影响之大的中国学者。……时代在变,古代的天地人物,俱不同于今日,“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岂惟世事,物理有然。”所论激切,多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有“奇书”之称。可惜其在中国所发生的影响,远不及在日本,具有莫大的刺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30年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

—中原网《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的三次突破》

(1)材料一中的“这个运动”指什么?该运动送来了什么“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的思想?

(2)材料二中的“奇书”指什么?魏源的什么思想“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在近代中国,该思想在实践中是如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过去30年间,在中国形成了哪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