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留学生享受唐政府的优待。为了照顾外国和其他民族的学生,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以新罗、大食、渤海等国的留学生为多。宾贡进士在唐朝可入仕做官,如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各国入唐学生对国际交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在长安招聘人才,交结其他国家使节,搜集或出资购买书籍,特别是他们将学习、了解的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从而更增加了盛唐气象的国际色彩。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二 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玻利瓦尔研究者比拉认为:“近代法国作家和哲学家的作品给了他以最坚实的文化知识。孟德斯鸠的作品主要给玻利瓦尔以思想上的启迪,而卢梭的著作则引起他感情上的共鸣。”玻利瓦尔访问意大利期间,到蒙特萨克罗远足,想到罗马的光辉和贫困,激动得脸色骤变,宣誓要为美洲的独立献身。可以说,这就是解放者诞生的时刻。
——摘编自[委内瑞拉]奥古斯托·米哈雷斯《解放者》
材料三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入唐留学生增加唐朝国际色彩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罗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受到唐朝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玻利瓦尔的思想来源和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玻利瓦尔作为“解放者”的巨大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4) 简要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应如何发挥留学生归国人才的积极作用。
2019-01-30更新 | 1148次组卷 | 5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重庆卷)
2 . 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年青一代的成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所受的教育种类,教育的深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是,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盛,书院作为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北宋非常兴盛。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又有文人群体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在这两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宋代书院呈现一个辉煌发展的局面。
材料三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据康有为《大同书》
材料四       下列分别是“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和“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的考场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文革”中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何不利影响?“文革”后邓小平为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出现全新面貌作出哪些努力?
2015-03-13更新 | 3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收平民的子弟当学生,看待如同贵族与士的子弟一样。他对每一个学生,给予单独的教导;答复学生的问题,因人而异。随着学校的演进,孔子自己也在成长,他从来不曾停止学习。孔子随时向有学问的人请教,也向平辈的朋友与路上的行人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避免他们所犯的错误。……他不仅以言语教,也以身教,以他的日常举止作为学生们的榜样。

——摘编自黎东方《孔子传略》

材料二   人才是一个国家取得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的成长有赖于教育。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强国,都很重视教育。德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二战后,日本之所以能够崛起,教育的迅速发展是一个重要因素。苏联建立以后,迅速建立了相应的教育制度。美国在国家发展中一贯重视教育。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理解。
2019-04-1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的高考历史命题走过了一段较为曲折的历程。

(1)1949-1965,高考历史命题基本上以知识识记为主,题目较为简单,题型也相对单一。

(2)1966-1976,高考历史命题中断,影射史学成为当时的主流,主要是推荐“根红苗正”出身好的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3)1977恢复高考以来,历史命题曾经再度考察知识的再现,仍然注重革命史的考查,考查学生的识记为主。

(4)1990-2011高考历史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突出学科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考察。

(5)2010以来,高考历史命题升级,强调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科的核心素养(历史的辩证思维,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价值观)。注重唯物史观和国内外热点问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难度较大。

请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内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某一时期高考历史命题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者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8-03-23更新 | 222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记事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左传·昭公》:“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吕氏春秋》记载郑国邓析办私学;《列子·仲尼》记载郑国伯丰子开办私学。鲁国少正卯和孔子同时在鲁国办私学。孟子、荀子和墨子等都创办过学校,招生讲学
公元前2世纪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的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教科书,设立博士进行传授
19世纪中后期1862年,奕䜣等人创立京师同文馆;1866年,左宗棠筹办福州船政学堂;1874年,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立操炮学堂。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北洋水师学堂。1870年清廷批准了向外派遣留学生的计划
20世纪初1903年,清政府制订“癸卯学制”,规定新学制的宗旨“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使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19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方针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一些进步的中学也开始男女合校,甚至同班
20世纪四五十年代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1978年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1983年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摘编自《中国教育简史》等著作

上表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发展状况,请任选其中两个阶段,分别概括其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中华民国正式公布《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在精神上进一步革除了旧学制中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伦理道德现。1920年在该学制进行修改的过程中,教育部通令,凡国民学校都废止使用文言教材,代以现代语体文,至1922年停止使用一切文言文教科书。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49一1957年我国各类高校数量及构成情况(单位:所)
年份合计综合大学工业大学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文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其他院校
1949年205492818-22121111721827
1950年193502717-1612612321820
1951年206473615-273081911184
1952年2012243253313381232154
1953年181143826329338644151
1954年188144026328398546141
1955年194144226328428556141
1956年227154828337558556161
1957年229174428337588556171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实施教育变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教育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018-01-18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1年2月10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文件,,规定工农速成中学的任务是:“招收参加革命或产业劳动一定时间的优秀的工农干部及工人,施以中等程度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的教育,使其能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培养成为新中国的各种高级建设人才。”1952年11月19日,国家教育部发文明确规定:“自1953年起,工农速成中学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附设于高等学校,作为高等学校的预备学校。学生毕业后,一般直接升入本高等学校继续深造”,这样“可以逐渐改变高等学校的学生成分,使高等学校确实面向工农开门”。到1955年,工农速成中学升入高等院校的方式有所变化,需要参加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但是给予照顾,予以单独出题、单独录取。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编《教育法令文献汇编》等整理

材料二1950年,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当前教育建设的方针》一文中指出:“现在大批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子女还是很好地在各级学校里念书,他们尽可以继续在这些学校里念下去,直念到能够走出校门,为人民的国家担任一部分工作。”1956年12月8日,毛泽东在同工商界人士的谈话中强调学校对资本家子女要一视同仁,“入学、助学金、入团和戴红领巾这些问题,要一视同仁,只看条件如何,不看家庭出身。如果成绩不够的,就是工农子弟也不能录取,资本家子女成绩够的就应该录取”。

——据《人民教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措施。

2017-12-13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二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

(3)综合二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古今中外在人才选择上的共同取向。

2018-01-2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