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1962年3月,周恩来在《论知识分子问题》报告中,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科学和科学家的作用。这一主张( )
A.与经济工作调整相适应B.提高知识分子入党积极性
C.表明经济建设取得成效D.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 .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前后,以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为原本创作的连环画的情节变化。这表明(     
A.连环画成为文化普及的重要手段B.连环画集中继承了传统艺术风格
C.特定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影响创作D.连环画的革命救亡色彩愈发浓厚
3 .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文坛上爆发了一股探索性的创作潮流。它以肯定生活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为前提,突出小说创作表现生活的多侧面、多视角的审美功能,打破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颂歌为主调的文学创作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潮流
A.得益于国家文艺方针的贯彻B.开启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新篇章
C.继承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D.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上半年,我国文坛打破了以往以战争为主题或以歌颂为主调的文学创作模式,出现了一批内容活泼、形式多样、关注人性的新作品。此时期文学创作模式的转变
A.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B.适应了国家文化建设需要
C.促进了文学领域“大跃进”D.加速了“左”倾思想的泛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后,起源于好莱坞的电影“明星”成为反动腐朽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则是“电影演员”的中国称呼。到了1962年,政府则推选了新中国的“22大明星”,并对“百花奖”优秀电影演员进行了表彰,这一变化说明
A.文艺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B.国家开始重视人民娱乐生活
C.电影的发展服务于时代需求D.反动腐朽文化得到有效遏制
6 . 1955年,周恩来在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说道:“文艺要有中国的传统、情调和气派。成功的文艺要能激动人的思想、感情,引起共鸣。”“不是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花朵,中国人就不会爱好它。”在此,周恩来强调文艺应具有
A.世界性B.民族性C.开放性D.和谐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6年,王砚香从北京回到山区的供销店工作,他和同伴们长期坚持用背篓为农民送货,同时把农民的农副产品背下山。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红色背篓》公映,“背篓精神”也由此风靡全国。这
A.反映了艺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B.倡导了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C.说明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
D.展现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
2021-04-21更新 | 1217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文学艺术工作方面,限制创作的题 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这一观点
A.体现了“百花齐放”精神B.是当时“左”倾错误的表现
C.蕴含了“百家争鸣”理念D.不利于当时文化事业的发展
9 . 1961年,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另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很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重视保护传统艺术B.现代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C.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D.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干扰
10 . 1956年5月陆定一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说:“以戏剧为例——那时党决定在戏剧方面,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政策,现在收到了巨大的效果。由于有了各个剧种之间的自由竞争和相互观摩,戏剧的进步就很快。这表明“双百”方针
A.激发了中国人民文艺创作的热情B.开创了文艺创作的新方式
C.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持续发展D.是新中国文艺的唯一方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