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魏孝文帝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0 道试题

1 .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       

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
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
2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下列变法举措,按开始实施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②“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③“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④“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史籍记载,公元 495年,一位皇帝在与大臣对话时指出:“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汉语)。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此事发生于以下示意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2023-03-25更新 | 565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平城时代是北魏势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随着北魏帝国的发展,平城已不再适宜作为都城。493年秋,孝文帝放弃平城,迁往洛阳。洛阳素有“王里”之称,却在晋末大乱时毁于兵火,“号为荒土”。孝文帝“营洛务求壮丽”,“礼盛周宣《斯干》(祝贺周朝贵族宫室落成的歌辞)之制,事高汉祖壮丽之仪”,里坊形制益发规整化。城中有“户十万九千余”,若按五口之家的标准计算,至少也有五六十万人。而后世王夫之则认为:迁洛“涂饰虚伪……糜天下于无实之文,自诧升平之象。强宗大族,以侈相尚……部落心离,浮华气长”,是北魏速亡的原因。

——摘编自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重建洛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孝文帝时期重建洛阳的活动。
2023-03-25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五市(南驻信漯周)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研究,北朝《地令》的实施是双轨制:在鲜卑拓跋族为主体的聚居区,实行的是普遍授田制,有实际的授田与土地还受;而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各户的原有土地未被触动,也未见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只是实行限田制和户籍登记。由此可见(     
A.均田制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B.土地所有权的变更频繁
C.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制度实践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6 .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四月戊子,于“邺城毁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魏所受汉传国玺’。”另据考古发现,北魏迁都洛阳后其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治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C.统治者注重强化政权的正统性D.实行民族平等与团结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统治前期,“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主政的冯太后认为“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包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由此可知,北魏推行三长制旨在(     
A.促进北魏社会转型B.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保证国家赋役征派D.加强地方基层治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拓跋氏入主中原后,以原始部落法和汉晋法律结合,“刑重网密”,以致执法官吏多以严刑酷法逼取供词。孝文帝太和年间,北魏两次修律,于太和十六年颁行,即为《太和律》。《太和律》一方面废除了鲜卑拓跋氏习惯法中的固有酷刑,另一方面又下诏“罢门房之诛”,废除了族刑连坐之法。《太和律》将不孝、不敬等入律,对李悝《法经》以来的法规律令重新洗牌,将“齐之以法”“示之以礼”结合起来。《太和律》还将原有的七刑简化为“死、流、徒、鞭、杖”五刑,并为后世北齐和隋唐所继承。《太和律》修订后,以“律、令、格”为体例,体系较于唐律相差无几。

——摘编自李书吉《论<太和律>及北朝法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太和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和律》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魏孝文帝模仿汉制“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并亲赴鲁城(曲阜)孔庙祭祀,曾下诏:严令取消民间“求财求子消灾去病”的孔庙祭祀活动,重续了国家对孔庙的管理制度。孝文帝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书院祭祀的教育功能B.彰显政权的合法性
C.规范统治阶层的伦理秩序D.重塑儒学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B.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