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魏孝文帝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时,铸“太和五铢”并强力推行,但只流通于京师洛阳一带;宣武帝铸“永平五铢”,京师及诸州镇也未能统一流通,民间交易必须用货币时,甚至出现“分截布帛,以济有无”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汉化改革阻碍货币流通B.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
C.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D.中原地区的民族矛盾尖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符氏宣称先祖为“有扈之苗裔”,后秦创立者羌人姚氏宣称“其先有虞氏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称:“朕大禹之后,居幽、朔。”

——据(唐)房玄龄等《晋书》


(1)比较材料一中两张形势图及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分析十六国国号设置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举一事例佐证这一现象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内容之一是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受地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这表明北魏政府推行的制度是
A.延续了井田制B.推行了均田制
C.废除了租调制D.实行了两税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北魏孝文帝强制要求鲜卑族贵族改汉姓,还通过圆丘祭天、方泽祭地、辟雍兴教化等方式倡导儒家礼仪建筑。孝文帝这些举措
A.削弱了鲜卑贵族的地位B.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D.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迁移情况。表中的都城迁移方向
政权迁都时间旧城新都
北魏494年平城洛阳
1153年会宁府中都
1267年和林大都
1644年赫图阿拉北京
A.与民族迁移方向保持一致B.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
C.表明中华文明的多元并立D.反映出民族交融是一种离心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诏令将皇族拓跋氏改姓为元。史载: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由此看来,孝文帝改拓跋氏为元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盛行阴阳五行思想B.受华夏认同观念影响
C.北魏政权重视农业发展D.洛阳城经济文化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15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成为庸。这一调整
A.加强了农民的租役负担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2021-12-11更新 | 527次组卷 | 37卷引用:重庆市二0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解决了由奴隶制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并为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经过商鞅变法,使偏僻落后的秦国变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且使过去那种诸侯卑秦的状况变成“诸侯畏惧”的局面。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涉及的商鞅变法措施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行“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晋时期“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北方人常常谑称南方人为“鱼鳖之徒”。至北魏时期,京城洛阳食鱼之人渐多,甚至出现了“洛鲤伊鲂,贵于牛羊”的景象。这一变化表明
A.南北饮食习惯趋同B.北方民族交融加强
C.北方农业得到恢复D.南方经济地位上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