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5 道试题
1 . 解读地图“欧洲战线的西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 处的战役是一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它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B.② 处战役后,法军开始反攻,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C.③ 处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由英法联军发动的
D.④ 处是法国的著名要塞,德国进攻此处的目的是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2020-11-2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建国初期的华盛顿到一战时期的威尔逊再到二战时期的罗斯福,美国的外交政策悄然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于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欧洲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

——改编自(1796年)华盛顿的《告别演说》

材料二   一战后期,参战后美国的外交重点显然稍稍发生了变化,开始从拉美和远东转移到欧洲这个主战场。……在一战即将结束及结束后,美国的战略目标已十分清晰,那就是要在美国的主导下,重建战后世界新秩序。

在创建国际联盟的整个过程中,美国总统威尔逊起了很大作用。但国联的成立未使美国获得多少实际利益,也未实现美国取得战后世界领导权的计划,这就引起了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吵。威尔逊的政敌共和党操纵参议院,以国联盟约没有体现美国的战略目标为借口,拒绝批准威尔逊已签了字的凡尔赛条约,也拒绝加入国际联盟。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等改编

材料三   美国自从在国联问题上失误之后,孤立主义一度重新甚嚣尘上。……二战爆发后的几年,以往美国执政的政策基本未变,在1935-1937年间接连通过几个“中立法案”,声称要避免“重犯”上次欧战时的错误。……19405月巴黎陷落后,罗斯福不得不公开表示:“民主制度已经遭到了危险”,美国应当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这无疑是美国改变其“中立”政策的重要信号。

——摘自何顺果著的《美国历史十五讲》


(1)写出1796年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时欧洲正在发生的“争执”。根据材料一指出华盛顿所奉行的“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并简析这一政策对19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一战后威尔逊为“在美国的主导下,重建战后世界新秩序”所做的努力,并简析美国之所以“拒绝加入国际联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巴黎陷落后罗斯福“改变其‘中立’政策”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华盛顿时代到威尔逊、罗斯福时代美国外交政策悄然发生的变化。
2020-11-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一战期间,某次战役成为法国人坚决抵抗的传奇故事。战役中,法国统帅霞飞委派贝当将军去防守,但拒绝投入他的主要后备部队。贝当和他的被压缩到最少的部队因而不得不顶住德国的主要攻势。战役延续了差不多10个月,直到德军与法军一样的伤亡(33万对35万),才最后放弃进攻。这次战役发生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4 . 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之间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矛盾。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指出表格①②③④对应的“国家”是
国家矛盾表现(列强态度)
支持泛斯拉夫运动,推动斯拉夫地区的分离,进而削弱奥匈帝国的统治
进行殖民竞赛,虽动手比较晚,但攻击力很强,坚持必须拥有“阳光下的地盘”
无法忘记在1870—1871年那场战争中所遭受的失败的耻辱,坚决遏制对方势力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怀疑任何一个可能会威胁到欧洲大陆权力平衡的国家

A.俄、德、法、英B.法、意、德、英
C.法、英、奥、俄D.英、德、法、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 52%消耗与战争,还欠了美国40 亿的债,损失了 70%的船只。……

战争结束时欧洲欠下美国战债100 亿美元,美国的海外投资从35 亿美元上升到70 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近 45亿美元集中在美国手中。就美英力量对比而言,战前美国欠英国债务20亿美无,战后英国反欠了美国 42.77 亿美元,同时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摘 自《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版)》等

材料二   此外,东亚问题的关键是中国问题。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也成为紧迫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美国倡议召开国际会议进行讨论。

——摘自《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经济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华盛顿会议内外在围绕中国议题上产生的结果并分析对中国的影响。
2020-11-2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7 . "随着1918年 11月11日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人类在这场浩劫中蒙受的损失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仅经济损失就达 1700 亿美元(当时币值)。这场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下列表述可以论证"这场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这一观点的是
①德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
②德意志、俄罗斯、奥匈 、奥斯曼四大帝国遭到摧毁和瓦解
③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受到削弱,元气大伤
④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几乎独占中国东北市场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0-11-2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参考》写道"有些人认为,凡尔登是被索姆河战役拯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1916年7月,就在凡尔登城下的浴血厮杀进入白热化时候,索姆河两岸又燃起了战火,英法军队向德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这就是持续4个月之久,惨烈程度甚于凡尔登的索姆河战役。在索姆河发动大规模攻势,是协约国集团预定的1916年战略进攻计划的一部分。"材料中所提到的"凡尔登"和"索姆河"分别位于图中的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0-11-2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军备竞赛首先表现为军费快速增长。1883年—1908 年间,欧洲大国的军费开支平均每年增长3.25%;1908年—1913年间,平均每年增长9.92%。到战前的1913年,德国军费开支超过20 亿马克,占国家总预算的一半;法国为15 亿法郎,占国家总预算的 38%"。关于对战前快速增长的军费开支为代表的的军备竞赛,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一大批新式武器问世,对各国的军备竞赛产生深远的影响
B.帝国主义争霸是这场军备竞赛的原动力
C.德国、法国军费开支巨大,说明两国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力量
D.列强间的军备竞赛使欧洲处于战争爆发的前沿
2020-11-21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列对一战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国对德国宣战   ②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③日本的参战   ④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
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2020-11-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