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   战后的英国涌现出了大量的回忆录、小说以及诗歌,这些文学作品纷纷强调堑壕战的恐怖以及英国青年在战争中的牺牲。他们谴责毫无意义的战争带来的恐怖景象,充满了对战后世界的危机感,爱尔兰著名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在其著名的诗作《基督重临》中就描绘了战后整整一代人的焦虑不安:“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血色迷糊的潮流奔腾汹涌,到处把纯真的礼仪淹没其中,优秀的人们信心尽失,坏蛋们则充满了炽烈的狂热。”这种思想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大部分精英都已经认为一战是没有胜利者的,所有的参战国都是失败者。这样导致人们认为:在一场未来战争中也不会有胜利者,因此英国政府必须尽一切可能来避免战争。

——摘编自丁英胜《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军事战略与对欧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英国社会心理的特点及成因。
(2)根招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英国社会心理状态对英国外交的影响。
2 .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英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对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英国女性就业增长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

材料二   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19世纪70年代后,妇女选举权问题在英国导致了一场持久的全国性的社会运动,各种妇女选举权运动组织不断涌现,运动也从温和走向激进,并在一战前达到高潮。……《1918年人民代表法》最终出台。根据这部法案,英国的选民人数增长3倍,从战前的770多万增加到2140多万,其中女性选民840万。

——摘编自薛永生《论一战与英国妇女选举权的实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女性就业情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背景。
3 .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这场战争对参战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影响德国海军发展的因素既有德国民族,包括威廉二世皇帝(1888年——1918年在位)本人在内的建立海军的热情,也有德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性,而且还有海军战略思想转变的物质和技术前提。而威廉二世的不懈努力更是促成了德国海军战略的转变。扩建海军是威廉二世世界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行世界政策的重要工具。

——指编自李富森《威廉二世时期的德国海军战略与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德国海军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愤,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作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并号召准备复仇。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的性质。简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产生的影响。

4 . 材料   1618—1648年发生了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战后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和确立了国家主权、国家独立、维护和平、协商解决争执等一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使国际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宣告了近代国际法的产生。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对抗一些欧洲国家的干涉,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国家主权原则、领土完整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在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等等,它们成为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又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签订了一系列国际条约,这些条约规定了许多国际法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了国际法的领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国际原则,例如,保护关系、势力范围、合法干涉、领事裁判权制度、租界、租借地等等,这些规定使资本主义初期确立的一些进步原则和规则名存实亡。

——摘编自陈文学《国际法对战争及使用武力的规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国际法进行评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上说是一种新形式的战争。战争越来越多地运用了更具破坏性的技术,战争组织不仅包括大规模的兵役征发,还包括政府通过强制规划和定量配给的方式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它还包括对媒体前所未有的控制,而且通过以煽动情绪为目的的强有力的宣传,激发起对国家事业的责任感,以及对敌人深深的非理性的仇视。战争的方式之一就是把军队和平民混淆起来,这种界限在先前的世界历史上常常限制了战争的破坏性。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各个单一的德意志国家,帝王宝座倒塌了。朝廷臣子,所有社会上的头面人物与拥有特殊利益的旧的土地贵族,全都随着国王的垮台而消失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尽管是辛酸的胜利。它把如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那样时间长久、影响深远的过程更向前推进了。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联,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摘编自《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2019-05-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是在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势必要发泄出来的”,“而最糟糕的是,恰恰我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可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

——摘编自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材料二   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全球,它显露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边界虽因四大帝国的消失而不同,但就整个世界而言,欧洲的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不过,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一战爆发原因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一战对当时欧洲人的精神状态及世界霸权的影响。
2019-04-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崇左市天等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从1913年的2亿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亿。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威尔逊的失败,不是以国联是否为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或国联的正式成立来衡量”,而是“早在欧洲时,他就失败了”……相较于克里蒙梭的冷静、春智、胸有成竹,威尔逊要逊色很多了,对于克里蒙梭的提议他总是节节退让,合约条款的大多数内容都是由英法两国拟定。威尔逊“偏祖德国”的主张没有得到欧洲战胜国人民的欢迎,而对于德国的“特定保证”也没有实现。他离开巴黎时也许更像是一个和会的“局外人”。成立国际联盟是威尔逊理想主义最为核心的一部分,而《凡尔赛和约》中的国联已经蜕变成英法两国借以控制他国的工具,其实质上更像一个一致对外的军事同盟,到关键时刻就只是一个没有实际作用的“空架子”。威尔逊理想主义第一次尝试的失败,固然与其在整个和会中的个人表现有关,但是,这背后还有更为深厚的国际背景因素和国内政治传统因素。

——摘编自《浅析威尔逊理想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列举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威尔逊理想主义失败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2019-03-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后,美国要求向外扩张的呼声甚嚣尘上,鼓吹扩张的“理论”应运而生。19世纪末美国海军少将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了“海权论”马汉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够在海上贸易中占主动,控制的程度决定着繁荣的程度。海权的掌握有赖于一支强大的海军。马汉还认为,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要确保本国商船在世界各地自由贸易,或在利益发生冲突时摧毁对方海上力量,就必须在适当地点建立海军基地:要么依赖军事力量直接控制那些军事要冲;要么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这是宗主国在海外支撑其海上权力的最可靠手段。

——摘编自李仲元《马汉的海权理论述评》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于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汉的海权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马汉的海权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战爆发后威尔逊总统发表正式声明,敦促美国公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保持不偏不倚”。1914年,在美国9200万的总人口中,约有1/3是外国裔美国人。800万德国裔美国人,还有400万爱尔兰裔美国人由于他们对美国的世代仇恨而力挺同盟国。而不少美国人则因为美英之间在文化与语言上的联系以及美法之间的传统友谊,倾向于支持协约国,1914年8月,美国诞生了反军国主义联盟反对备战。反战情绪在美国南方和中西部尤为高涨。……交战双方的战时宣传突出强调了战争高昂的生命代价,美国人更加坚定地认为美国应该明哲保身。战争初期,英国对德国实施全面禁运,威尔逊对禁运表示抗议,但他既不想与英国为敌,也不希望美国与协约国之间的贸易受到影响。美国与德国之间的贸易几乎完全停止,而与协约国之同的贸易则直线上升,1917年1月底,德国决定不同意通过谈判的方式达成合议,相反,希望在最后一搏中将协约国置于死地。3月,7艘美国商船被德国U型潜艇击沉,损失惨重,威尔逊召集国会特别会议,请求国会批准宣战。

——摘编自(美)约翰・马克・法拉格等《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欧洲爆发战争后美国并未立即介入欧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威尔逊总统请求国会批准宣战的原因。
2019-01-11更新 | 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3月18日 《每日一题》选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过程

10 . 材料一 法国为了保其欧洲大国地位,试国阻止德意志的统一。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德国把屈辱性的《法兰克福条的》强加给法国,法国被迫割让具有战略意义和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偿50亿法郎,这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法兰克福和约》对于法国来说只不过是暂时的休战,法国力图而且必频重新得到阿尔萨斯和洛林。

——摘编自施兴和《近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考虑到,只有法德两国走出冤冤相报的历史怪圈,建立和平友好的两国关系,法德以致欧洲的发展才有前途。德国需要借助与法国和解以消除长久以来欧洲大家庭的恐德情绪,逐渐复国家主权,完成两德统一。1963年1月22日,联邦德国与法国在爱丽舍宫签订《法德友好合作条的》(即《爱丽舍条约》),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法两国长达千年的故对状态的结束,在国家制度层面达成了和解与互信,有人甚至认为条的从根本上消除了西欧国家之间的战乱祸根。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的紧密结合,使得条直掸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

——摘编自莫醒《“化敌为友”:法德的欧洲统一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发动普法战争的历史背景及《法兰克福条约》对法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德和解的意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