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政府据此竭力奉行所谓“真正的中立”。美国推行的“中立”政策,用威尔逊自己的话来说,是为了保卫美国人的生命和财产以及保证美国公民在公海上完全享有他们举世公认的权利。随着一战的深入,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用与功利的民族特性使美国政府对一战的政策与态度发生了变化。1915年春季以后,美国逐步抛弃了其中立立场,转而倒向了协约国一方,美国终于在1917加入了协约国集团进行对德国作战,为一战协约国一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20世纪30年代,纳粹主义在欧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的元首,纳粹主义横行欧洲。但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实行中立政策,与同盟国和轴心国集团两方面都进行大量的贸易,大发战争横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势力在亚、非、欧洲恶性膨胀,美国的国家利益日益受到威胁,美国最终放弃了中立政策。特别是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的《租借法案》,标志着美国向加入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列中跨出了一大步。1941年12月7日,美国终于在珍珠港呼啸而来的炸弹声中结束了其中立政策。美国参战后,凭借着自身强大的综合国力,使盟国的力量大大加强。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逼迫日本投降了。美国的参战大大加速了二战反法西斯的胜利。

——摘编自马楼楼《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战争政策变化的共同特征,说明影响其政策变化的决定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的影响。
2020-08-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材料   美国共和党反对派早在19世纪就使美国走上了全球竞争与对外扩张的道路,他们急切地希望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因此他们一直批评威尔逊政府的软弱。威尔逊尽力消除他们的这种疑虑,但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如果英法两国失败,其国内经济必然崩溃,这势必会影响到美国的利益,对美国国内原本已经萧条的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对威尔逊而言,战争是让其成为国际秩序救世主的绝佳机会,同时也可以让美国加速崛起成为国际主导者。为了实现野心,他必须让美国加入战争,而且要求一旦实现停战,他必须在谈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最终,美国脱下了保持中立的虚假外衣,加入战争之中,在最恰当的时机,军事增援英法从而破坏德国的军事地位。

——摘编自【美】保罗.艾特伍德《美国战争史(1775~2010)战争如何塑造美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加一战对战争形势及美国产生的影响。

3 . 材料   在欧洲国际秩序陷入危机的背景下,民间和平运动有力地推动了1899年和1907年两次海牙和平会议的召开,俄国则借机主导了会议议程。在海牙和平会议内外,与会各国代表围绕着国家根本利益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朝鲜海牙密使事件激起的国际舆论关注,则是对古老中华帝国衰落所引起的“中国问题”的反应等。海牙和平会议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然而,由于国家根本利益被绝对化,人们无法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各国和人民在国家根本利益.上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关系,这正是后来爆发两次要根源之一。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两次海牙和平会议对现代国际法和国际关系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尤其是中国作为海牙和平会议的正式成员国,首次主动参与了现代国际法的讨论和制定,这具有里程碑意义。

——摘编自张乃和《海牙和平会议与国家根本利益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的影响。
2020-07-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世纪90年代后期起。德国开始建造海军,对英国海上霸权乃至本土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德国于1898年和1900年通过两个海军法案。德国海军预算1900年为740万磅,1910年为2060万磅,1914年为2240万磅。

材料二     1922年《五国条约)规定的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单位:万吨)

主力舰52.552.531.517.517.5
航空母舰13.513.58.16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德国海上力量崛起的条件,并分析德国该举动对英国的影响。
(2)指出《五国条约)的地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条约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德国将按照1898年3月6日与中国所订条约,及关于山东省之其他文件所获得之一切权利、所有权名义及特权,其中关于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线为尤要,放弃以与日本。

                                                                           ——摘编自《凡尔赛和约》

材料四 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坚持了依据国际法独自抗争维权的方略,在强调自身在远东国际均势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参与缔结国际条约体系,基本上达到了以国际法制衡列强在华势力、维护国家权益的与会目标。1922年2月4日,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规定日本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日军撤出山东;日本同意撤销二十一条要求中原来旨在把中国变为日本保护国的第五号,并放弃了某些特惠权利。

——摘编自金卫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外交方略的转变》等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山东问题在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上的不同结局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基本达到“与会目标”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告诉我们,极端民族主义对本国和世界和平都具有消极后果。各国不仅应当防止极端民族主义的滋长,更应当避免极端民族主义主导本国的政治与外交。一战还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是,国家军火产业掌握在私人垄断资本集团手中对和平具有危害性。威廉二世统治的德意志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其当时高度发达的军火产业有很大关系。德意志帝国统一后,军火产业急剧发展,在帝国生产总值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私人垄断资本的军火财团在德意志帝国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人是推动德国对外发动战争的主导力量。因为没有战争,他们的军火产品就无法推销出去,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在军火产业完全由私人垄断资本掌握和控制的国家,容易发动战争或催生战争。因此,当今世界,防止大国发动战争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由国家控制和经营军火产业,用纳税人的钱即财政拨款生产军火产品,军火产品仅用于国家安全和防卫,而不以营利为目的。

——摘编自张利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和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启示。
2021-02-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1和1848年英国曾爆发了两次霍乱,当时正值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住房、恶劣的卫生环境加剧了霍乱的流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划算,他们推动议会在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

       ——摘编自毛利霞《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与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   在《美国被遗忘的传染病》中,探讨了1918——1919年大流感对美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他认为,这场大流感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传播到以欧洲国家为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造成了大量的士兵和平民死亡,其破坏性远大于当时的战争。据保守估计,在10个月内,大约有55万美国人死于这场流感,而“美国军队在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死亡人数总计才42.3万人。”

   ——刘文明《从全球视野与生态视角来考察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 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918美国大流感”破坏性强的原因。
2020-06-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7 . 20世纪前半期,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留下深刻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4日英国对德宣战以后,随着其自治领地和殖民地相继加入战争,战火迅速蔓延至中东、非洲和远东,战争开始真正具有世界战争的规模,但欧洲的战略中心地位没有改变。在欧洲,由于意大利一直动摇于两大集团之间,战争一开始主要在德奥与三大协约国之间进行。从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德、奥备战较早,装备先进,在战初占有一定的军事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却由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外交上的孤立被部分地削弱了。德、奥在欧洲地理上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它们从战争一开始就面临着同时在西、东、南三个方面多线作战的不利形势。此外,天然易受包围的地缘与外交上的孤立,切断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资源的有限性使之难以支持长期战争的消耗。

——摘编自陈振昌《德意志帝国》

材料二   19191945年部分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91921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1929 美国股市崩溃。
1933 纳粹夺取德国政权。
1936 日本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19399 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194112 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5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很大,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和逐步强大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对国际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的斗争日趋尖锐,这些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最后终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黄玉章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初期战局呈现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同盟国在一战中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二战全面爆发的政治、经济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各主要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的国际政治前提。
2020-12-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金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马可·波罗的中国行之后,一个极为正面的中国形象在欧洲流传长达五个多世纪。这一趋势在17~18世纪通过天主教传道使团得以强化。不同于由世袭贵族及教士把持的欧洲,这个国家不论出身而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现实给天主教传教士们留下深刻印象。中国皇帝对他们而言就像一个开明君主——哲人王,并通过文官系统来保障一个和谐、文明且不穷兵黩武的天下。以至于伏尔泰与莱布尼茨等欧洲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将中国作为正面的外来形象用来批判由教士与世袭贵族把持的欧洲教廷。

18世纪末,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开始急剧恶化。对比共和体制诞生的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工业革命,中国不仅被认为是无可救药地落后,而且毫无发展能力。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后,中国形象重新走向正面。鉴于欧洲文明的集体自杀,他们从中国引入充满神秘色彩的“道”,以拯救受自身文明进程所羁绊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深受朝鲜战争及东西冷战的影响,中国形象再次开始走下坡路。

可进一步断言,人们眼中的中国形象实际上很少是为了说明中国,而是用来满足有关自身民族的存亡、恐惧以及自身政治需要。这正印证了犹太人的一句名言: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只看到我们“自己”。

——摘编自(德国)卜松山《发现中国:传统与现代》


(1)依据材料,概括17~18世纪以来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化,并分别指出每阶段变化的原因。
(2)结合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化,你如何理解“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只看到我们‘自己’”这句话。
2020-04-20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促使列强在中国的均势机制逐渐瓦解,这为中国寻求国际化谋求平等待遇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一战期间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由于战争局势严峻,英法俄亟需外援,支持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正式向德奥宣战,并立即宣布废除与德奥的不平等条约,收复德奥租界,终止支付德奥庚款……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大义凛然地拒签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把“中国问题”带到了世界最高论坛,为之后山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

——摘编自姜良芽、孙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导引》

材料二   1918年11月11日,历时4年有余的一战结束,中国参加的协约国阵营是战争的胜利方。而早在和会召开前,“欧西报纸颇有中国参战不力,且闻有人拟趁机破坏,不使加入之说。”因此,中国的所谓“战胜国”地位不过是虚幻的,列强从未将中国视为平等一员。

——《中国近代通史》(十卷)(姜涛主编)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方面曾提出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撤退外国驻华军队和收回租界、租借地等要求,但均遭拒绝。……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失败的会议,因为中国的多项要求遭到拒绝。……以共同宰割中国而告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列强“从未将中国视为平等一员”的表现。
2020-04-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

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现代史》


(1)概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国家主要事件
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做斗争
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2)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何新特点?
(3)简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