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欧战全面爆发,而威尔逊被誉为“坚定的中立主义者”。导致美国陷入战争并加入协约国一方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事件。……美英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经济联系,如果德国获胜,美国在经济上将蒙受巨大的损失。1917年初,美国给协约国的贷款达20亿美元,而相当多的美国工厂以向协约国销售武器为生。1917年1月,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重新开始攻击商船和客船。2月3日,一艘美国轮船被击沉,威尔逊立即停止了与德国的外交关系。

——摘编自《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2月初我们将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如果这个计划不成功,我们将在下列基础上与墨西哥结成同盟:我们将一起发动战争并一起走向和平……相信墨西哥一直想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的领土……绝不容情的潜艇战将迫使英国在几个月内投降。

——1917年1月,德国外交大臣齐默曼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密令

材料三在和平被践踏、自由被专制政府控制的情况下,中立政策不再是适宜和可行的了……世界必须走向和平与民主。和平必须建立在政治自由的基础上。我们并非出于自私的目的,我们不想征服,也不想占领……把这一大批爱好和平的人卷入灾难性的战争中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文明岌岌可危。

——1917年威尔逊总统在国会的演讲词

(1)据材料一、二,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导致美国陷入战争并加入协约国一方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事件”这句话?

(2)你如何评价材料三中威尔逊的“我们并非出于自私的目的……文明岌岌可危”这一言论?

2018-02-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对亚洲的优越感及指导者意识更是越发浓厚。当时鉴于欧洲战场的惨状,预感西方文明即将走向没落的人比比皆是,认为东洋文明绝不劣于西洋文明。“一战”使“落后”地区各民族获得民族独立的良机,日本对殖民地的支配以及对中国大陆的膨胀也开始在理论上陷入困境。在一战的影响之下,趁着世界秩序的混乱,日本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构筑新地域秩序的构想开始大为盛行。小寺谦吉是此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亚洲主义者,他主张中日“应相互提携、相互扶助,为亚洲乃至全体有色人种,理应与白人展开对抗”。日本向中国提供智识,中国向日本提供物资。日对中施加军事援护,中国应在日本“指导”下实施改造,教育和文字语言上要采用“日本假名文字”等。小寺的大亚洲主义虽然在表面上主张中日两国的相互团结依存,但实际上却否认中国的地位,宣扬日本以“调和文明”来改造中国。

--摘编自刘峰《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亚洲主义的理论与行动》


(1)根据材料, 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亚洲主义盛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寺谦吉亚洲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2017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之所以成为至关重要一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战争开始的最初两年,美国致力于解决经济不景气问题,数以千计的企业破产,失业率达到15%。经济的复苏依赖于战争物资的出售,尤其是英国对军需品的购买。由于美国公司向协约国出售了大量的供给品,坚持中立看起来是虚伪的。随着战争的继续,协约国向美国银行大量借款,也使一些美国人相信协约国的胜利将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到1917年春,协约国已经穷尽了他们偿还美国提供的供应。因此,协约国取胜及偿还战争借款的能力只有通过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实现了。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只有时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
——埃德蒙•伯克(英国近代政治家)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举三个一战的例子论证埃德蒙•伯克的观点。
2017-11-22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选修3 第1单元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B卷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7年1月31日,德国人将重新恢复无限制潜水艇攻击的消息通知威尔逊。他们声称,只要在不列颠群岛周围或地中海区域内一发现任何商船,他们就将它炸沉。威尔逊与德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并且下令武装美国货船。同时,齐默尔曼电报的公布,使许多美国人相信德国人确实是侵略者……在2月和3月,有几艘美国船被炸沉。美国人认为所有这些活动触犯了他们作为中立国的权利,威尔逊最后断定,德国是一种威胁。1917年4月6日,国会通过令人振奋的参战宣言。美国之参战将“使全世界民主制度不受危害”。

——摘编自《美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加一战的影响。

2018-05-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协作校第一次月度考试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后半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杀伤的现代化军事武器产生。早在一战爆发前,英德两国就利用科技竞相建造巨型铁甲战舰,军备竞赛日趋火热。战争爆发之后,科学技术更像一股魔幻般的力量把各方都投入到军备竞赛上来,各种军事发明层出不穷。开战之初出现于西线的“大白莎”巨炮和1918年出现的巴黎大炮,是科技与武器研制结合的典范之作。战争后期德国发明的铁路炮。适应了机动与火力的双重需要。作为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料“硝酸”,最初硝石法的制造工艺受硝石储量影响。但德国在1913年掌握了合成硝酸技术后,扩军备战占得了先机,也使英法等国对战争进程作出了错误预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出现和飞机在战场的运用,改变了交战双方的战斗方式和作战理论。这么多的先进武器无论是掌握在谁的手里,都必然形成一种“开战即胜利”的暗示。

——摘编自余忠剑《科学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 根据材料,概括一战期间的主要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学技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一、…

二、……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书社)目录摘编

(1)材料一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请按要求的角度作答)

材料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使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的《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这一认定是否公平?谈谈你的看法。(个人看法请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材料三而在同一年(1917年)的早些时候,4月1日的夜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忧心忡忡地向《世界日报》的柯布尔先生讲了下面的一番话:“战争会使我们所知道的世界翻身。只要我们不参加战争,则中立主义还可以有优势地位,假使我们加入了协约国方面,则世界就会离开了和平的基础,而进入了战争的基础了。那就是说我们也和旁人一样的丧失了头脑,不再有是非的考虑,那也就是说这个地球上的大多数人民都会发了战争狂,放弃了冷静的思考,而集中其精力来从事于毁灭。”威尔逊又说美国的宣战,其意义即等于德国已经被击败了,而且是相当的惨败,所以结果将是一个指定的和平和胜利的和平。

威尔逊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没有能挡住美国公众对惩罚德国的义愤,美国终于参战了。不过,欧洲的政治家们不是像威尔逊总统一样,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称为“胜利的和平”或“指定的和平”,而是尖锐地指出:欧洲失去了无胜利有和平的机会,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

——摘编自王苏波《恶魔在徘徊——对20世纪战争的回顾与反思》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威尔逊的矛盾心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人“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的理解。(联系教材的前后章节进行作答)

2018-04-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896年1月的《法兰克福报》上有一篇报道这样写到:“德国主要是一个大陆强国。它在陆上的力量使它获得无可争议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德国执行世界政策的愿望与加强德国地位是不协调的;这倒会使人们怀疑德意志帝国的和平意图,在政治舞台上造成了一种新的难以估量的局面。”这种声音没有引起威廉二世的重视。他认为,德国需要变成一个殖民帝国,这个殖民帝国需要一支海军来保护,这时候的海洋在他们眼里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它已经成为生死攸关的神经,如果我们不想让一个蒸蒸日上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民族变成一个老气横秋的衰败民族,我们就不能允许这条神经被割断”。德国比其他殖民帝国登上舞台的时间要晚,因而开始“全速前进”。由于海洋领域的开拓,德国的入侵扩大到远东、南太平洋、近东、中东和北非。

—摘编自胡德坤、刘娟《德意志第二帝国海洋战略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威廉二世避免“神经被割断”的措施及产生这种认识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国崛起和国家海洋战略的关系。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近代中国,德国和英、日、俄等国相比,远不是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敌人。不过,由于德国败局几定,中国只有加入英法协约国一方,才可能在战后新的国际体系中赢得发言权,所以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选择对德宣战。……首先,十几万华工通过欧洲之行,成为了具有新思想新视野的新人,对世界对中国对自身都有了新的认识,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大大加强,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其次,中国外交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挫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兼具的五四运动,对外而言,是中国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继续努力和再次尝试,对内来讲,启蒙了几代国人,影响了今后中国百年的思想走向。第三,大战前后,国人从憧憬兴奋到失望幻灭,使部分精英转而停止了对欧美文明的亦步亦趋,寻求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以俄为师,这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

—摘编自(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初,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立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由于主要参战国家在中国都有其势力范围,民国政府担心战事向东方蔓延而自己又无力阻止,8月6日,中国政府宣布中立,要求“各交战国在中国领土领海内不得有占据及交战行为”。但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于8月23日向德国宣战。中国政府于1917年8月14日正式对德宣战,加入了协约国的行列。按照协约国的要求,中国承担的主要义务是向欧洲和中东战线上的协约国部队提供劳工。参战后,英、法等国在中国先后招募了17.5万名劳工。当战事处于紧急状态时,一部分中国劳工还被送到前线,直接投入同德军的战斗。对德宣战后,段祺瑞政府以参战为名,筹建“参战军”,其主要经费由日本提供。大战结束后,“参战军”才正式成立,后改名“国防军”,成为皖系军阀统治的一大支柱。

——摘编自吴东之《中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影响。

10 . 【加试题】“一战”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

材料二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同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