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曾令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因而政府举行庆典,并在天安门举行阅兵式。教育部特令京中各校放假,尽管已近严冬,朝野乐此不疲,知识分子尤其亢奋。据此推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中国
A.成为一战的战胜国
B.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C.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018-12-11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假设萨拉热窝事件没有爆发并且这样的危机在1916年前没有发生,那么到那时,俄国利用法国资金修建的铁路系统将大大改善,俄国军队可以在两星期内迅速集结到德国前线,这就使得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时,德国出于两线作战的困难,可能就不会轻易给奥匈帝国一张空头支票。由此可见该学者主旨是
A.德国应更改施里芬计划
B.一战是可以避免的
C.德奥结盟是一个错误
D.德国应选择和平崛起
3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说明当时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
A.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B.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利益不同
C.英德矛盾激化,各自寻求支持者
D.列强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4 . 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材料二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

材料三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2018-06-09更新 | 257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
5 . 《凡尔赛和约》与《慕尼黑协定》的共同之处是
①具有反苏性质
②都有德国参与制定
③法国得利最多
④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018-05-04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八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发生于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乃是在东北亚地域所发生的东方国家和欧洲列强的一次重要的直接较量,是以后东方国家赢得战争而告终的第一场国际性海、陆大战,客观上对于动摇欧洲在东方的殖民体系产生了主要影响。这场战争也是19世纪后半期世界历史不平衡发展而导致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正是这场战争,无论从力量的显示与积累,还是从结盟关系的形成与转换,都为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做出了铺垫,所以,日俄战争也被一部分史家称作为“第0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冯绍雷《关于日俄战争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俄战争也被一部分史家称作为“第0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7 .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四大帝国瓦解,同时促成一些新兴民族国家出现。属于一战后出现的新兴民族国家是
A.捷克斯洛伐克B.保加利亚C.罗马尼亚D.波兰
2017-04-21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卷
8 . 法德是欧洲大陆的两个大国,法德关系直接关系到欧洲的稳定,世界的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是一个令法德两国人民百感交集的地方。(见下图)
(1)在这里的同一节火车车厢里,1918年和1940年分别发生了哪两件对法德两国影响巨大的历史事件。
(2)结合相关史实,阐述一战后法德关系的演变。

材料二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3)二战后,法德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冲突”?对欧洲有何影响?
(4)综上,你认为法德争夺的核心是什么?从两国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2016-11-27更新 | 5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绝对意义上,20世纪发生的集体暴力比过去十个世纪发生的还要多。在1900~1999年之间,世界上爆发了250场国际的和国内的新战争。大约1亿人直接死于由政府支持的、由军事单位组织的集体暴力,故而蒂利称20世纪为“暴力的世纪”,霍布斯鲍姆则将1914~1991年人类的历史称之为“极端的年代”。
——闾小波《从对抗到和解》
材料二     ……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代之而起的是格雷伯爵这样的贵族政治论者所朦朦胧胧意识到的新的领袖、新的制度和新的意识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世界的所有这些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深刻的政治结果。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材料四     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体制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成一种稳定的机制。毕竟世界上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这部分是因为美苏同时拥有核武器。由于两大对立阵营间可能爆发战争的唯一形式是核战争,而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在一场核战争中毁灭自身及其盟国,因此“恐怖的平衡”就变为“长期的和平”。
——美国哈佛大学阿基拉·艾里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被称为“暴力的世纪”、“极端的年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8年欧洲与1914年欧洲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中A地区与B城市之间的历史关系。该关系形成后到二战爆发,德国有何“得寸进尺”的军事行动?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的“恐怖的平衡”和“长期的和平”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2016-07-2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县六校高二下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