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1917年有一则启事说:“每个自由之子,快来吧!把话传过去,我们就要来了。拿起你的枪,亮给德国佬看,扬起旗帜吧,我们从来不畏艰难。我们不会回头,直到战争终了。”这个启事的背景是
A.俄国发生大革命,共产党号召群众革命
B.奥地利政局改变,号召人民抵抗德国
C.英国决心参战,开始与德、奥等国作战
D.美国宣布参战,要招募人民从军入伍
2 .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16年11月7日,星期二,民主党候选人威尔逊在大选中再次当选总统,尽管他的竞选口号是1“他使我们这离战争”,但“一战”的全球性影响其实早已通过各种方式将美国卷入其中,到1916年秋天,美国的工业已经在向协约国这边供应大量战争物质,其中许多物质都由美国银行提供资会。许多美国人早已投身于人道主义救援中,
他们大多也作为积极的参与者,为协约国作战,北美大陆并非如许多观察家所认为的那样置身平“欧战”之外,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美国的北邻(他们有一条不设防边界)从战争开始就是交战国,战争也来到了美国人的家园。在德国秘密特工对协约国的军火补给进行破坏的同时,英德两国特工也为了获得对各自目标的援助,发起了宣传战。美国的中立空间同样也为及笑活的家们提供了机遇(和同情者)对他们而言,英国的参战为他们进一步的行动提供了可能,爱尔兰其和派已经在美国活跃了很长时间,特别是在1916年都柏林的爱尔兰复活节起义之后,他们重新振作,打算攻击英国人在美国的势力以及亲英势力。而印度的颠瘦分平,企图从度英国人在印度统治的加德尔(“叛乱”)党也蠢蠢欲动,企图对美国西海岸构成威胁,

一摘编自基斯杰弗里(1916: 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6年美国在“欧战”中的作用
(2)根树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威尔逊“他让我们远离战争”竟选口号未能实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人认为东方民族是劣等民族。英国哲学家罗素在1920年游历中国之后却说,中国文化建立在比西方更人道、更文明的观念基础上。不安定和好斗造成罪恶,使生活充满了不惬意,西方变得更为堕落。这表明
A.“一战”引发西方较为客观地反思东西方文明
B.当时贫穷悲惨的中国人的生活却比西方人幸福
C.西方学者否定“更人道、更文明”的中国文化
D.西方学者因崇尚中国传统文化而抛弃西方文化

4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20世纪初的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

材料一(一战期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材料三一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部一共只有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指的这个“开端”的含义及当时促成这一“开端”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说明了一战客观上具有哪方面的积极影响?就这一积极影响,请再举一例。

(4)除上述三则材料所揭示的后果或影响外,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各一例

2018-01-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莒县四中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一年,激动的人群拥塞在欧洲各大城市的大街上,英国的志愿入伍者堆在征兵处,想在紧张局面结束前进入法国;法国的圣西尔军校的毕业生穿着过时的制服,戴着白手套,军帽上插着大毛球,步伐整齐地进入战斗;德国的预备役军人,夏天还是大学生,现在手挽手,唱着歌,去迎接英国人在朗吉玛克的机枪手们送给他们的死亡……受到军事专业训练的广大民众怀着充分无比的良好愿望向前挺进。他们踩烂了靴跟去争取实现施里芬的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支撑欧洲的各支大军的热诚在1914年爆发,但在两年后开始低落下来。

《欧洲历史上的战争》

材料二17世纪与18世纪的战争,其战略目的多半不是摧毁敌人的军队,而是耗竭敌方的经济资源,因此打的是消耗战、疲劳战。18世纪要达到这样的战略目的最好是避免战斗;到了20世纪则改为诱敌法:发动一些进攻,但并不期望获得重大战术成功,只是为了迫使敌人更快地用尽其资源。1916年德国人进攻凡尔登,正是这个意思;英国在1916、1917年西线也是这么做的,如果不是完全一样的话,区别只在于更延长了时间。一位英国将军直率地说,钱袋最长的一方必将取胜。

《欧洲历史上的战争》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各国人们参加的是什么战争?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2)材料一中“施里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是指什么?

(3)据材料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反映出一战具有什么特点?

2017-11-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度泰安五中学校期中考试模拟题 高二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十四点原则”指导战后和平建设。其中提到:
1.公开签订合约,之后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秘密会晤,必须公开坦诚地进行外交活动。
5.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决定一切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
14.应根据具体公约成立一个常规国际联合组织,旨在使大小各国平等享有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权力。
——据【美】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1)这三条原则怎样诠释了一战爆发的原因?
(2)这些原则有没有避免战争的再度爆发?试结合第14条的实施情况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016-12-1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布尔战争期间,英军在1901年设置了关押布尔平民的集中营,英军总司令基钦纳下令先后将13.6万名布尔人妇女、儿童和老人以及八万多黑人仆役统统从被焚毁的农场上抓走,用敞蓬货车或牛车运到一起,关进集中营。集中营内实行严格而苛刻的配给制度,人口密度极高,食物、帐篷、毯子、衣服和药物奇缺,瘟疫流行,营养不良,死亡率极高,奥兰治地区白人集中营的死亡率在1901年10月曾高达40.1%。整个布尔战争期间,死在集中营内的布尔平民共有27927人,其中包括l676名老人,4177名妇女和22074名儿童。
英国妇女埃米莉•霍布豪斯为集中营的状况所震惊,她向世人揭露了集中营内的惨状,被英国政府宣布为“祖国的敌人”,立即逮捕并驱逐出境。但是她回欧洲后坚持斗争,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在野的自由党以年青的威尔士民族主义者劳合•乔治为首,猛烈抨击保守党和陆军的野蛮政策。瑞士、德国、荷兰、法国、美国派出了视察人员,欧美各国向集中营内的平民捐赠了大量物资。面对压力,英国不得不改善了集中营的状况。
——《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集中营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军集中营的影响。
8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一场战争难以界定,但古往今来的世界性战争还是可以进行明确的:
第一次世界性战争是从15世纪出现的殖民战争开始的。这种以控制土地和资源、进行掠夺、奴役和剥削为目的的殖民战争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结束。
第二次和第三次世界性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场大战把全球绝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了战场。
发生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是一种世界性的军事对峙,可谓第四次世界性战争 第五次是2001年美国以“反恐”为由发动阿富汗战争。至今,全球性的“反恐”战争仍然看不到结束的尽头。
随着美国在2011年发布的军事战略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其“全球军事领导力”,这标志着美国正开启一场新的世界性的软实力博弈战——信息战。这场新战争可以认为是第六次世界性的战争。
——据2011年10月10日新华网专家访谈:美开启“第六次世界战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六次世界性战争的各自特点。
(2)朝鲜战争持续四年(1950——1953)有近20个国家参与,但材料没有把它视为“世界性战争”。这样做是否合适?为什么?
2016-11-27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淄博高三5月段考(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9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对比一战前后的欧洲地图,说出其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动?
(2)一战后,为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各国做了哪些努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