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前)公众压力也加剧了国家间的对抗。新的通信方式,特别是廉价的、大量发行的报纸,滋长了公众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是“第一”的愿望……公企对国家富强的期盼成为一种压力,把政策制定者和外交官们置于尴尬的培地。为了能获得媒体对他们外交政策成功的报道,这些领袖人物甘愿冒险获得短期的成功,付出的代价却是遭到其他国家的长期敌对。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下列图片描绘了德国士兵前往战场的情形。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当时的公众愿望,并分别说明它们如何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德国士兵的命运,并指出其留给后人的教训。
2023-05-13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在其研究文章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如下分析:

1、欧洲淡出世界舞台中心;

2、俄罗斯(苏俄、苏联)与西方对抗长期化;

3、帝国解体一发不可收;

4、一战之后还会有二战;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分析中选择三项,进行说明。要求:史实清晰,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作业

以下是美国中学关于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的一份作业:

1.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的声明:除非美国被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否则美国不能存活?请解释。

2.请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双方又感觉各自都是在为自由而战。

3.内战期间,女人开始承担很多以前由男人承担的工作。你能对由于内战造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冲突做出怎样的概括?

4.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异不可避免的结果。

——选自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1)概括这份作业的特点。
(2)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下的世界”这一主题的学习,设计一份作业。要求:依据材料中作业的特点,设计2~4个思考题;关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相关内容。
2023-04-29更新 | 30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瘟疫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也考验着当代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黑死病14世纪,当时是“小冰期时期”,由于战争等原因导致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黑死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世纪欧洲约有1/3的人死于黑死病。当鼠疫(黑死病)爆发把濒临死亡的恐惧植入整个社会时,日常规范及习俗制约随之崩溃。……成群的自挞者蔑视教会权威……
天花等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霍乱19世纪中叶在英国频繁发生,1854年夏天爆发于伦敦,英格兰共约5万人死亡。据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饮水源出了问题。

——【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等

(1)阅读材料一,分别简要概括三个历史时期瘟疫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材料二   1918年春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它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超过了一战四年的死亡人数。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此次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的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再作战。

——杰里·本持利(美)《新全球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8年流感在全球范围蔓延的原因,概括指出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重大事件。
(3)综合上述所有信息,谈谈你对传染病与人类活动、人类文明进程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3-04-19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是欧洲支配世界的世纪,一战前,欧洲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支配了世界,形成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但经过一战的打击,这种局面很快改观,欧洲风光不在。英国在一战中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国民财富,战前美国欠英国30亿美元,战后英国倒欠美国44亿美元;法国物质财富损失达2200亿法郎,欠美国近40亿美元,英法和美国债权国债务国的关系完全颠倒起来。美国战后把世界黄金储量的40%把控在手中,因此,美元取代了英镑,确立了其金融中心的地位·····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摘编自姜卫菊:《一战与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一战后欧洲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至1914年间作为一个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据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始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期的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随着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战中,军人死亡上 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句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的影响。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前英国信鸽被用于竞速或远距离比赛以及文稿传递。战争爆发后,信鸽角色发生转换。战争时期,陆军的无线电设备沉重且易坏,通信设施和线路易被炮火毁坏。1915年时,战争双方都开始通过地磁感应原理监听敌方的有线电话信号,无线电信号则更早被监听和破译。马恩河战役之后,西线进入堑壕战模式。尽管前沿堑壕的部队定期轮换,但是阵地位置极少发生变化,战线由此固定下来。陆军的信鸽在收发位置大致固定后,有可能完成双向传送。在1915年的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信鸽表现优秀。信鸽在80千米或90千米的距离内是可靠的,大概95%的信息都被安全送到了。之后英国相继组建海军、陆军、空军信鸽部队。大批养鸽人参军,并向军队无偿提供信鸽。1918年3月,德军在西线突然发动猛烈的春季攻势,信鸽送达的情报为协约国军队稳定战线、部署反击以及最终打退德军的攻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摘编自贾琚《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角色转换与形象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角色转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信鸽在一战中的历史作用。
2023-03-14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12月底—19203月,梁启超到欧洲进行考察,发表了《欧游心影录》,里面记录了他的震惊:战后惨状使“我们素来认为天经地义、尽美尽善的代议政治,今日竟会从墙角上筑筑摇动起来,他的寿命,竞没有人敢替他保险”。欧洲“科学万能论的梦”的破灭:因为它使“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欧洲人“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他看出:“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社会革命,恐怕是20世纪史唯一的特色”。他发现他所崇拜的泰西思想界,“正在那里横冲直撞寻觅曙光,许多先觉之士,正想把中国、印度文明输入,图个东西调和”。而“这种大业,只怕要靠我们才得完成哩”!最终“图个心物调和”。

——摘编自《陈旭麓文集(第三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欧洲文明反思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启超对欧洲文明的态度。
2023-03-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3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前夕,德国总理特奥巴尔德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得华·格雷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20世纪初,大国间的外交冲突和危机严重且频繁,而可供应对的策略并不多,似乎只有战争这一种解决模式,缺乏妥协缓冲机制和中止终战的可能——没有国联的外交控诉平台,没有联合国五大国协调的机制,也没有国际危机管控的成功经验和范例可供参照,国际治理机制还是一个空白。而战争一旦引爆,则“天然”地具有世界性,爆烈度前所未有。只有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战,以及延续20世纪后五十年的冷战之后,痛定思痛,乱而后治,国际社会才会深刻认识到国际治理和危机管控的必要,必须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利己主义、强权外交至上,才能走向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摘编自李杰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具有世界性”和“爆烈度前所未有”的理解。
2023-03-06更新 | 39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爆发后,以往那种为将军们所熟悉的机动作战样式迅速地被刻板的堑壕对峙所取代,面对以铁丝网和重机枪为主所构成的严密防御工事,进攻一方总是在白白浪费大量生命之后而几乎一无所得。于是,一种能够冒着枪林弹雨压倒这种防御体系的机械手段便成了交战各国孜孜以求的对象。在经过了英、法、德、奥匈各国的设计师们一系列搭载机枪的履带式拖拉机、移动火炮、装了钢板的四轮汽车等不着边际的奇思妙想后,第一种具有突破意义的设计,终于在1915年秋天的英国诞生了。这个集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等多项技术门类于一体的新鲜事物获名“小游民”,即后来的坦克,相当于是一种披挂着钢板的加强型拖拉机,它能够碾轧遇到了障碍物,同时可以用车载的武器向敌人开火。

——摘编自阿廖沙《战车的黎明——英国坦克一战欧陆战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坦克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坦克在一战中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