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5~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三个《中立法》,是30年代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占上风和国际上美英矛盾突出的反映,是美国版的绥靖主义。但是,面对德国法西斯日益增长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对外政策逐渐向英法倾斜。1939317日,即德国吞并捷克后两天,他明确对报界表示,过去几天内欧洲事态的发展表明,美国需要修改《中立法》。这些条款对于美国的中立、美国的安全、尤其是美国的和平具有致命的极大危险。参众两院通过《新中立法》,解除对交战国军火禁运,但需“现金购买,运输自理”。1939年《中立法》表明美国对欧政策有所调整,从偏袒德、意转为偏袒英、法。但是美国对欧政策的调整又是有限度的,没有突破美国长期以来中立政策的框架,束缚了给英法以更有力的援助。

——摘编自网络资料《从〈中立法>到<租借法〉看美国在二战中的态度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修改《中立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新《中立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观察下边漫画“你是下一个”,图中希特勒以“牙医”身份出现,对着座位上仅剩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座位上的人手里也拿着一把“钳子”。据此可知,该漫画的寓意是(     
A.英国继续对德国实行妥协B.英国欲联合德国进攻苏联
C.德国侵略计划将遇到挑战D.德国完全占领了整个英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二战后期、美、苏约定东欧由苏联解放;西欧由美国解放;德国由苏联与美、英分区占领;亚洲的朝鲜也以“三八线”为界,由美、苏分别占领。这些行动(       
A.说明美、苏重新瓜分殖民地B.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C.为战后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础D.导致了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开始,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汽车被运到苏联,这对苏联红军无疑是雪中送炭。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分别为苏联战时汽车和摩托车产量的1.5倍和1.2倍。苏联因气候而无法生产橡胶,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近400万条轮胎,英国则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英国著名战史学家西顿在其所著的《苏德战争》一书中说:“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苏军的一个最重大的改进是它的迅速摩托化,这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

——摘编自冷静《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期间,德国首次在欧洲战场使用毒气弹,造成大量军民伤亡。一战后,日本陆军省聘请科学家专门研究化学毒剂生产、使用等有关问题。日军研制的化学毒剂有糜烂性毒气和催泪性毒气等9种之多。为了确保对苏作战,及时将国内生产的毒气弹运往中国前方战场,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了很多研制、装配、存放化学武器的工厂和部队。19398月,在齐齐哈尔建立了集研究、实验和实战于一体的关东军陆军化学研究所,代号516部队。据统计,516部队与731部队合作进行过50余次毒瓦斯人体实验,以获取毒气武器试验相关资料。日本政府每年投入巨资支持化学武器研制生产,因此日本成为二战时期拥有化学武器最多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持续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的国家,如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中使用了呕吐弹,在南昌会战中大量使用化学武器等。日本战败时,又将大量化学武器遗弃在中国。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发掘出的遗弃化学武器造成了多起健康被害事故。而且由于遗弃的化学武器外表没有黄油保护,不仅腐蚀严重,而且一部分已经泄露,造成水源、土壤污染。

——摘编自王玉芹《日军在华化学武器的研制应用及遗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军在华研制和使用化学武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军在中国使用和遗弃化学武器造成的后果。
6 . 如图漫画所示,自1942年7月,苏联红军开始准备对入侵的德军反攻,到11月部署完毕,“东线”牙痛便使希特勒痛苦难当了。此后,德国在“东线”迎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失败。德国在“东线”迎来的失败包括

①库尔斯克战役损失惨重     ②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③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④二战中德国陆军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3-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危机时刻,事关东西方若干民族的生存和文明的存续,事关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在这场文明与野蛮的较量中,野蛮的侵略势力曾一度占据上风,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占据了中国的大片领土。然而,反侵略阵营最终取得了大战胜利。反侵略阵营何以能最终取胜?一个重要因素是,反侵略国家开展了最广泛的国际合作。

二战期间,直接遭受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和奴役的国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但是由于敌人肆意践踏国际公约,控制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土地,掌握了庞大的军队和武器,不惜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又结成法西斯同盟,相互策应,因而即便是当时的世界强国,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战斗到底,也是相当困难的;而且德国、日本正希望被侵略国单独应对,以便各个击破,所以往往制造假象,似乎它们的目标很有限,只要满足了它们的要求,全面战争就能避免。西方强国一度奉行绥靖政策,对德国、日本的侵略野心采取姑息态度,不惜牺牲小国、弱国或他国利益,实际上恰恰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结果害人也害己。随着侵略者对世界安全威胁的扩大,英美等国逐渐淡化对意识形态的考虑,正是在各反侵略国家大步跨越意识形态分歧的基础,上,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得以最终形成。历史证明,由于来自不同意识形态国家间的紧密合作,人类最终战胜了法西斯,这一明智抉择使世界免于灭顶之灾。

——摘编自葛剑雄《国际合作是二战胜利之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与美苏等国合作抗战的主要事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合作的认识。
2022-02-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法国设计师弗里德里克亨里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海报,该海报反映的主题是

A.法国是反法西斯主要国家B.盟国团结一致消灭法西斯
C.四大国分区占领德国领土D.战时同盟关系已分崩离析
9 . 某论文引用了苏联工业化题材的长篇小说《中央水电站》《动力》;反映苏联农业集体化的作品《被开垦的处女地》《磨刀石农庄》;反映苏联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作品《他们为祖国而战》《青年近卫军》等据此推断,该学者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A.战时共产主义的政治宣传B.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苏联文艺的思政教育功能D.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
10 . 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就向英国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但直到1944年才成为现实。对有人认为是英美等国希望看到德国和苏联互相消耗而故意拖延开辟第二战场,没有给予苏联很好的配合和支持。对这一观点可以提供反驳的史实有
①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与斯大林格勒战役遥相呼应
②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并向苏联提供武器
③英美两国参谋人员制定了美国参战后“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④英美盟军强渡莱茵河,在鲁尔区围歼西线德军主力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